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自2001年起青馬大橋發生首宗跳橋事件後,至今10多名跳橋者不是死亡就是失蹤,今次跳橋事主料是首名獲救生還者,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推測,事主可能於跳橋過程中僥倖垂直入水,故能大難不死。他解釋,身體垂直入水較「打橫」入水可減少六成撞擊力,惟撞擊力仍可達274磅,故跳橋者很大可能會內臟爆裂。
「打橫」入水衝力686磅
1997年通車的青馬大橋連接青衣至馬灣,全長2.16公里,橋面高約62米,是世界最長的行車及鐵路兩用吊橋。盧覺強表示,以一名體重約150磅(約70公斤)的成年人計算,從62米高處墮海,約需3.6秒,入水前時速126公里,若身體「打橫」撞擊入水,其撞擊力高達686磅;但若直插入水,撞擊力可大減至274磅。不過,盧認為,不懂水性者才會選擇以跳橋方式尋死,故推測今次事主很大可能只是僥倖才垂直入水,故奇蹟生還。
「打橫」入水衝力686磅
1997年通車的青馬大橋連接青衣至馬灣,全長2.16公里,橋面高約62米,是世界最長的行車及鐵路兩用吊橋。盧覺強表示,以一名體重約150磅(約70公斤)的成年人計算,從62米高處墮海,約需3.6秒,入水前時速126公里,若身體「打橫」撞擊入水,其撞擊力高達686磅;但若直插入水,撞擊力可大減至274磅。不過,盧認為,不懂水性者才會選擇以跳橋方式尋死,故推測今次事主很大可能只是僥倖才垂直入水,故奇蹟生還。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