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安盛﹕高息債仍看高一線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13日 06:35
2013年03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2月份經濟數據亮麗,促使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連創新高,截至周一收盤已連續第七個交易日上漲。這不由得令人想到,自去年底開始就在市場中熱議的「Great Rotation(資產大挪移)」,究竟投資者棄債投股的潮流展開了沒有,還有沒有必要繼續持有估值早已不吸引的債券資產呢?


過去12年來,債市帶給投資者最豐厚回報的一年是2009年,尤其是企業債方面。當年美國、歐洲、英國投資級別企業債券的整體年收益率分別為19.8%、14.9%及15.4%,歐、美的高收益債更分別錄74.9%及57.5%的年度回報,新興市場債亦達29.8%。回顧去年,歐、美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債仍取得雙位數回報的不俗成績,只是各類債券的孳息率已達至歷史最低,更有人憂慮來日美國聯儲局加息,將觸發債市泡沫破裂,引發新一場危機。


「從來未見客沽債買股」

安盛(AXA)固定收益產品專家部門總監Philippe Descheemaeker指出,無論是「資產大挪移」還是「債市泡沫」的說法,都是講多做少,「我們常聽到客戶詢問大挪移是否發生,卻從來未見到客戶作出沽債買股的動作。」他稱,市場還沒有給予零售投資者足夠的信心踴躍買股,機構投資者受嚴格的金融監管條例限制,於股、債之間轉移資產並不容易。他表示,現時反而見到有不少資金在債市內部流動,即由政府債轉投高息債,且這樣的投資主體不僅包括一般的資產管理公司,還有保險公司、年金基金等。


聯儲局不會急速收緊貨幣政策

至於提前加息的可能性,有人說,上周末公布的美國2月份非農就業新增職位達23.6萬份,失業率降至7.7%,遠勝預期,聯儲局褐皮書亦指出首2個月美國經濟「微幅或溫和」擴張,提前加息變得愈來愈有可能。不過,正如星展銀行的報告寫道,「褐皮書顯示出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僅能證明年初起取消2%的薪俸稅減免或未對經濟造成衝擊,但自動削支3月1日才剛啟動,會造成什麼影響尚不清楚。」換言之,美國經濟是否樂觀到可以令聯儲局開始考慮收水,目前的經濟數據根本不能說明問題。


Philippe Descheemaeker亦指出,一旦央行停止量寬措施,將直接導致各類債券孳息率急升,各主要國家政府自身負債沉重,央行必會先衡量自己能否承受債息上升的後果,故即使未來聯儲局等收緊政策,過程也必然會相當緩慢,債券投資者不必太過憂慮。


在所有債券中,Philippe Descheemaeker表示,高息債的投資價值可看高一線。一方面,雖然高息債孳息率已降至6厘左右,但其中風險溢價佔不足5厘,相比10年前債息12厘時,風險溢價卻為更高的6厘至7厘。另一方面,衡量債券質素之發債人債務槓桿目前接近歷史最低,約3.8倍,債務槓桿在金融海嘯之後是5.2倍,於2002至2003年時還更高。


美10年期國債孳息 料升至3厘

安盛預測今年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將攀升至2.5厘至3厘,預料10年期德國債升至2.25厘至2.75厘,10年期英國債升至2.5厘至3厘。債券收益來自兩部分,票面息及債價上揚。Philippe Descheemaeker指出,政府債孳息率上升會令相關投資遭受債價損失,他料高息債的孳息率可保持平穩。


另外,透過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入債市的投資者須留意,追蹤指數的被動式投資有機會帶來額外風險。Philippe Descheemaeker指出,各行業或地區債券於指數中的權重,往往與其發債規模有關,即發債愈多權重愈高,發債愈多同時意味着債務負擔愈重,從而緊貼指數投資就增加了風險最大板塊的資產佔比。例如2001年時,科網公司於債券基準指數中佔比最多,後來便發生了科網股爆煲。


明報記者 王小青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