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安居樂業,是不少普羅市民的盼望,但對許多家庭來說,要達到這4個字的目標,真的談何容易。
市建局主席蘇慶和近日開腔反駁外界對市建局角色的爭議,他開宗明義表示,作為市建局的管理層,他們有責任「睇好盤數」,並言有意日後以「復修」代替重建部分已用盡地積比的舊樓,以免「買一間蝕一間」。蘇主席所言,豈非正正是將市建局比若發展商,蝕本、沒錢賺的不做,似乎是忘掉了市建局作為公營機構的角色。
在政府公布的《市區重建策略》,明確表示市區重建的政策目的,是減少居住在惡劣環境人士的數目,而市建局在決定重建項目的優次時,應考慮重建項目範圍是否殘破失修、衛生狀况、居民的居住情况是否令人滿意、能否改善區內環境、能否改善土地運用,以及樓宇是否可以復修。政府訂定的重建策略,用意是希望實行一個「以民為本」的重建策略,以改善居住在殘舊樓宇內居民的生活質素,同時改善社區的環境,項目能賺錢與否,市建局是否能從項目中取得盈利,並非策略的要求。
過去一段時間,市建局經常被批評踢舊居民出社區,建售華而不實的「豪宅」,蘇主席的言論,只會令人覺得,他有意進一步強化市建局作為向盈利看的「公營發展商」角色。蘇主席大概可以理直氣壯說要維持市建局有穩健的財政狀况,但這是否就代表是市民之福?這是否政府的新政策取向?
趁市建局進行這個衡工量值的檢討的同時,財政司長及發展局長有責任向公眾交代,政府的重建策略是否有意調整,並應諮詢公眾的意見方能落實。
畢竟,香港需要的是改善市民居住環境的市建局,而非每每向錢看的市儈局。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市建局主席蘇慶和近日開腔反駁外界對市建局角色的爭議,他開宗明義表示,作為市建局的管理層,他們有責任「睇好盤數」,並言有意日後以「復修」代替重建部分已用盡地積比的舊樓,以免「買一間蝕一間」。蘇主席所言,豈非正正是將市建局比若發展商,蝕本、沒錢賺的不做,似乎是忘掉了市建局作為公營機構的角色。
在政府公布的《市區重建策略》,明確表示市區重建的政策目的,是減少居住在惡劣環境人士的數目,而市建局在決定重建項目的優次時,應考慮重建項目範圍是否殘破失修、衛生狀况、居民的居住情况是否令人滿意、能否改善區內環境、能否改善土地運用,以及樓宇是否可以復修。政府訂定的重建策略,用意是希望實行一個「以民為本」的重建策略,以改善居住在殘舊樓宇內居民的生活質素,同時改善社區的環境,項目能賺錢與否,市建局是否能從項目中取得盈利,並非策略的要求。
過去一段時間,市建局經常被批評踢舊居民出社區,建售華而不實的「豪宅」,蘇主席的言論,只會令人覺得,他有意進一步強化市建局作為向盈利看的「公營發展商」角色。蘇主席大概可以理直氣壯說要維持市建局有穩健的財政狀况,但這是否就代表是市民之福?這是否政府的新政策取向?
趁市建局進行這個衡工量值的檢討的同時,財政司長及發展局長有責任向公眾交代,政府的重建策略是否有意調整,並應諮詢公眾的意見方能落實。
畢竟,香港需要的是改善市民居住環境的市建局,而非每每向錢看的市儈局。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