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央對通脹保持高度警惕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11日 06:35
2013年03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中央政府已經連續兩年調低GDP預期增速,不再堅持過去8%的剛性目標,意味着中國經濟將步入追求效益和質量的新階段,保持相對低速但追求更有質量的增長,將是2013年的重點經濟任務。


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上,放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這意味着在今後一段時期中,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都將會成為中國宏觀經濟的主旋律。


擴大內需 拉動消費

鑑於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絕對減少,勞動力成本趨於上升,儲蓄率和投資率趨於下降,中國經濟已經很難回到過去兩位數的高速增長,連續兩年7.5%的增長目標體現了當前領導層更為務實的態度,即放棄粗放型的增長模式,要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即便是7.5%的增長目標,實現起來依然面臨很多困難:首先,出口困難加劇,產能過剩矛盾突出;其次,生產要素成本加快上升,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最後,過去粗放式增長積累的生態環境問題開始顯現。這些困難將在世界經濟復蘇過程中長期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


與此相對應的是,今年國家對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可能會進一步減緩,出口行業受限於國際經濟形勢也將很難複製過去的高增長,因此2013年經濟增長將主要依靠內需的驅動。從長遠來看,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將是中國經濟增長最為強勁的推動力。


CPI控制目標由4%調低至3.5%

「居民消費物價(CPI)漲幅3.5%左右」

同去年比較,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設定的CPI控制目標是4%,年底實際資料只有2.6%。今年由於需要進一步推進要素價格改革,勞動力供應出現拐點,因而通脹容忍度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本可繼續沿用的4%的目標,卻刻意調低到了3.5%,體現了政府對通貨膨脹的高度警惕及穩定物價的決心。


貨幣政策審慎 拓寬融資渠道

保持物價穩定在今年仍將面臨一定程度的挑戰。首先,農產品供求仍將處於緊平衡狀態,價格受自然災害影響,上漲的可能性仍然較大;其次,國內土地、勞動力、服務等要素價格上漲壓力仍然存在;第三,周邊主要發達經濟體的量化寬鬆增大了輸入性通脹。


「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目標擬定為13%左右」

這一目標相比去年的14%下調了一個百分點,同時也創下3年來的最低值。雖然央行仍舊維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但這樣的目標設定也顯示了今年貨幣政策審慎的指向,同時強調貨幣供應量不能過快發展。


在這一背景下,拓寬實體經濟融資渠道,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成為今年央行工作的主要任務,央行將在金融資源配置上起到更加重要的引導作用,繼續增大對「三農」、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的金融支援,滿足國家重點專案的資金需求。


推進結構性減稅 增保障性支出

「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2萬億元……赤字率在2%左右,總體上處於安全水平」

2013年財政赤字的大幅增加,體現了政府對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支援,幫助政府發揮積極的財政調控作用,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另外,今年積極的財政政策重在「減收」,即推進結構性減稅,「重點是加快推進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工作,完善試點辦法,適時擴大試點地區和行業範圍」。同時,保障性支出也將有所增長,財政將繼續加大對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業、水利、城市網管基礎設施建設、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等領域的支出。


在保證赤字率低於國際警戒線3%的前提下,適當增加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力度,無疑有助於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公平。


郭田勇

中央財經大學 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