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回應率」八成 同被質疑不尋常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11日 06:35
2013年03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統計員訪問時遇上「空屋」的比率,除了遠遠高於香港住宅空置率外,有從事統計研究的學者指出,統計處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回應率同樣高得不尋常,長期高達八成多,但本港上門調查愈趨困難,住戶既難接觸,又常拒訪,英國同類調查的回應率亦僅約五成。


學者﹕達六成已非常好 英僅五成

回應率是指在「有人居住」的樣本單位總數(即不包括「空屋」)中,最終能成功完成訪問的單位數目所佔的百分比。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稱,據他多年來在港做統計調查的經驗,上門調查的回應率一向很低,「有統計員可以全日『食白果』」。他說,回應率達六成已經非常好,「長期逾八成是不太可能」。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葉仲茵亦說,本地學術機構近年上門調查,回應率一般僅約四成,遠遠不及統計處。葉舉例,英國政府做的「勞動人口統計調查」(Labour Force Survey),性質與香港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相似,其回應率僅約五成。葉仲茵稱,香港較多大型屋苑,保安森嚴,港人工時又較長,常不在家,統計員更難接觸住戶,回應率理應比外國更低,「我不明白為何統計處的回應率如此高,我也想知道背後有什麼秘密」。


政府﹕美加達九成 學者﹕性質不同

統計處表示,回應率受不同因素影響,英國回應率雖低,但美國和加拿大的勞動人口統計調查(Labour Force Survey)的回應率均約為九成。


然而,據加拿大政府統計部門網頁,該國的統計調查屬強制性質,被抽中的住戶不能拒答,而本港的住戶則屬自願參與訪問調查,可拒絕受訪。鍾劍華和葉仲茵均說,兩者性質不同,根本不能比較。


不過,美國蒐集勞動人口數據的「當期人口調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也屬自願性質,回應率約九成。鍾劍華稱不清楚美國的調查方法,難以評論。他續說,調查如果由政府進行,住戶或較願意配合,但他質疑此因素是否有太大影響。葉仲茵則指出,外國政府與學術機構的調查回應率,通常相差僅10多個百分點,但本港統計處的回應率,往往較本地學術機構的高出幾十個百分點。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