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經濟學家確有「四隻手」。
已故美國總統杜魯門曾經狠狠地這樣說:「給我一個只有『一隻手』(one-handed)的經濟學家!所有經濟學家都是在兩方面分析琢磨,沒有人敢說那一方面絕對正確。」已故英國首相邱吉爾亦曾經調侃說,經濟學家的作用,就是令占星家好看一點。
對於這兩個觀點,我們相當理解。但是,這主要是因為試圖破解一個經濟體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在任何時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的看法是,宏觀分析師真的會有四個不同的研究角度,來證實或否定他們的理論:
第一個角度是經濟數據。第二個角度是市場信號。即是孳息率、利差、股票市場、商品的變化等等。第三個角度是實地考察公司和報告。即是由下而上,由傳聞開始,蒐集足夠的證據,以重組出一些趨勢。第四個角度是政府政策。
這就是比占星家更不可靠的「單手經濟學家」的現實情况。在任何時候,他們都可以從這四個不同的角度,得到很混雜的消息。
貴金屬價及日圓下跌 通縮先兆
以目前的情况為例。現時有一批市場價格,明確顯示有出現顯著通縮的風險。例如,銅價在過去幾個星期就跌了接近10%,鋁價自從2月初至今亦下跌了7%。倫敦和紐約交易所近期的鋼材合約,亦屢創低價。日本國債的孳息率已經由0.8厘跌至0.64厘。油價也顯得有點過高。
日圓貶值的同時,澳元、加元等商品貨幣兌美元和歐元要比人們想像的弱得多。大部分歐元區、韓國和中國等的銀行股,近日都跑輸大市。
但最令人擔憂的可能還是,黃金和日圓在過去幾個月的同步下跌。事實上,以往每一次日圓和黃金在6個月以上的時間內同步下跌超過10%,美國國庫券都會走高──這正是通縮的環境。
領先指標反映全球形勢改善
當然,對於這些通縮信號,有些人會反駁說,幾乎每個地區的股市都在不斷創新高,那會有什麼通縮?
混亂的並不止是市場價格。在經濟數據方面,北歐和美國都非常正面;但法國和荷蘭的數據卻一直低迷,更不要說意大利或西班牙了。在中國,則爭論非常激烈。一派意見認為,現時經濟活動回升,是寬鬆貨幣政策的槓桿作用。但另一派則認為,這只是新舊政府換屆的「冲喜效果」。
不過,在全球範圍內,「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的領先指標看來都是趨向全球經濟形勢改善的。但總體來說,當我們與一些企業交談時,這個正面的勢頭都獲得確認。
壞消息充斥市場 股市不跌反升
在這個大致正面的經濟背景之下,股市攀越傳統的「憂慮之牆」,屢創新高。這種增長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因為最近幾個月公布的每一項政策幾乎都是對市場不利的,例如:
1. 77%的美國家庭的將面對加稅。
2. 香港大幅提高有關房地產交易的印花稅。
3. 新加坡提高物業稅及外勞稅。
4. 法國偷偷地加稅(包括:社會福利稅、學生稅,仍在辯論是否向富人徵稅75%)。
5. 歐盟通過了限制銀行高層的花紅不可超過其全年薪金。
6. 德國正在推進極其昂貴、但十分環保的能源政策。
7. 雖然中國的資產市場仍然十分脆弱,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亦是一個不穩定因素,地方當局還在努力為自己融資,但又不得不打壓樓市。
上述清單以外,自從2013年初以來,確很難讓人聯想到,這世界有那一項新政策是對金融市場特別友善的。因此,股市對這些壞消息置之不理,而繼續上升,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非周期性板塊帶領股市
但是,雖然說起來有些像杜魯門厭惡的那種經濟學家般模稜兩可,我們應該留意到,股市過去1個月的上升,是因為一些非周期性的板塊(如一些日用品生產商及醫療行業)大幅跑贏大市,即使在政府刻意催谷經濟的日本也是如此!
這令人有點不安,因為邏輯上,應該是由周期性的行業帶領股市。直至1個月前,情况還是這樣。但現在跑贏大市的股票,卻十分像2011年初和2012年初的那幾類。
看來,我們從市場和經濟數據得到的信號,再度互相矛盾。一方面,有上述的通縮信號;另一方面,非周期性的股票近期卻表現突出。或許,我們在資產分配上,還是不宜太過進取。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研究部主管
已故美國總統杜魯門曾經狠狠地這樣說:「給我一個只有『一隻手』(one-handed)的經濟學家!所有經濟學家都是在兩方面分析琢磨,沒有人敢說那一方面絕對正確。」已故英國首相邱吉爾亦曾經調侃說,經濟學家的作用,就是令占星家好看一點。
對於這兩個觀點,我們相當理解。但是,這主要是因為試圖破解一個經濟體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在任何時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的看法是,宏觀分析師真的會有四個不同的研究角度,來證實或否定他們的理論:
第一個角度是經濟數據。第二個角度是市場信號。即是孳息率、利差、股票市場、商品的變化等等。第三個角度是實地考察公司和報告。即是由下而上,由傳聞開始,蒐集足夠的證據,以重組出一些趨勢。第四個角度是政府政策。
這就是比占星家更不可靠的「單手經濟學家」的現實情况。在任何時候,他們都可以從這四個不同的角度,得到很混雜的消息。
貴金屬價及日圓下跌 通縮先兆
以目前的情况為例。現時有一批市場價格,明確顯示有出現顯著通縮的風險。例如,銅價在過去幾個星期就跌了接近10%,鋁價自從2月初至今亦下跌了7%。倫敦和紐約交易所近期的鋼材合約,亦屢創低價。日本國債的孳息率已經由0.8厘跌至0.64厘。油價也顯得有點過高。
日圓貶值的同時,澳元、加元等商品貨幣兌美元和歐元要比人們想像的弱得多。大部分歐元區、韓國和中國等的銀行股,近日都跑輸大市。
但最令人擔憂的可能還是,黃金和日圓在過去幾個月的同步下跌。事實上,以往每一次日圓和黃金在6個月以上的時間內同步下跌超過10%,美國國庫券都會走高──這正是通縮的環境。
領先指標反映全球形勢改善
當然,對於這些通縮信號,有些人會反駁說,幾乎每個地區的股市都在不斷創新高,那會有什麼通縮?
混亂的並不止是市場價格。在經濟數據方面,北歐和美國都非常正面;但法國和荷蘭的數據卻一直低迷,更不要說意大利或西班牙了。在中國,則爭論非常激烈。一派意見認為,現時經濟活動回升,是寬鬆貨幣政策的槓桿作用。但另一派則認為,這只是新舊政府換屆的「冲喜效果」。
不過,在全球範圍內,「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的領先指標看來都是趨向全球經濟形勢改善的。但總體來說,當我們與一些企業交談時,這個正面的勢頭都獲得確認。
壞消息充斥市場 股市不跌反升
在這個大致正面的經濟背景之下,股市攀越傳統的「憂慮之牆」,屢創新高。這種增長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因為最近幾個月公布的每一項政策幾乎都是對市場不利的,例如:
1. 77%的美國家庭的將面對加稅。
2. 香港大幅提高有關房地產交易的印花稅。
3. 新加坡提高物業稅及外勞稅。
4. 法國偷偷地加稅(包括:社會福利稅、學生稅,仍在辯論是否向富人徵稅75%)。
5. 歐盟通過了限制銀行高層的花紅不可超過其全年薪金。
6. 德國正在推進極其昂貴、但十分環保的能源政策。
7. 雖然中國的資產市場仍然十分脆弱,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亦是一個不穩定因素,地方當局還在努力為自己融資,但又不得不打壓樓市。
上述清單以外,自從2013年初以來,確很難讓人聯想到,這世界有那一項新政策是對金融市場特別友善的。因此,股市對這些壞消息置之不理,而繼續上升,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非周期性板塊帶領股市
但是,雖然說起來有些像杜魯門厭惡的那種經濟學家般模稜兩可,我們應該留意到,股市過去1個月的上升,是因為一些非周期性的板塊(如一些日用品生產商及醫療行業)大幅跑贏大市,即使在政府刻意催谷經濟的日本也是如此!
這令人有點不安,因為邏輯上,應該是由周期性的行業帶領股市。直至1個月前,情况還是這樣。但現在跑贏大市的股票,卻十分像2011年初和2012年初的那幾類。
看來,我們從市場和經濟數據得到的信號,再度互相矛盾。一方面,有上述的通縮信號;另一方面,非周期性的股票近期卻表現突出。或許,我們在資產分配上,還是不宜太過進取。
Pierre Gave
GaveKal亞洲區研究部主管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