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日前應邀到一所中學參加午間「飯盒會」,在座一位同學很有踢足球的天賦,早已打入甲組隊的少年軍,但面臨中學畢業與前程問題,在家長勸導下,只好脫下球鞋,集中於學校功課。「飯盒會」上,同學們大部分時間於是都在談論專業運動員的出路。最近單車選手李慧詩在世界賽裡勇奪彩虹戰衣,無疑給香港青少年帶來不少啟示和激勵。
精英運動員都總有退役的一天,如何安排往後的發展,既是運動員的切身問題,也關乎香港體育運動能否取得更大發展。特區政府、香港體育學院(體院)、港協暨奥委會,以及關心香港體育發展的機構和個人,都有從不同的角度去協助處理這問題。
民政事務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本學年推出的「學校體育計劃推廣主任」先導計劃,便是為退役運動員提供在職培訓的平台。透過精英運動員的推動和感染,同時可加強學校的體育文化,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計劃並得到教育局及體院的支持。
這先導計劃為期三年,讓官立及津貼中學自行申請。每家獲選的學校一年可獲撥款最高30萬元,用以聘請體育計劃推廣主任及舉辦相關活動。推展以來,初步已取得預期成效。
參與的學校都對計劃予以正面評價,認為推廣主任能夠適應學校環境,師生關係良好,運動員以自己的寶貴經驗,引入新知識和訓練技巧,帶動了學校的體育運動風氣。
短短半年間,推廣主任協助在學校裡增添了不少新的體育項目和成立校隊。一些平時不活躍或缺少積極性的學生,也都被吸引參與體育活動,令校方感到鼓舞。
至於參與計劃的退役運動員,不少都表示能夠從中汲取到體育行政的經驗,感到對自己未來發展有莫大裨益。事實上,他們都積極投入新崗位,例如三位出身賽艇運動的推廣主任,便主動組織了聯校賽艇比賽,藉以提升學生的水平和加強學校的體育氛圍,亦測試自己的組織能力。
學校方面亦支持各推廣主任持續進修,讓他們可以彈性上班配合報讀的課程,以取得更高學歷和認可資格。
「飯盒會」後,我又探訪了另一間中學,在那裡出任推廣主任的退役運動員梁正彥是三項鐵人項目的健兒,他以自身經歷,鼓勵一位本欲放棄同樣是三項鐵人訓練的學生,繼續努力,又按同學的情況設計專門的訓練內容。探訪期間,同學對各體育活動都熱誠投入,體現了新世代的正能量。梁主任除日常工作外,還在校裡協助成立了欖球隊。
「學校體育計劃推廣主任」以外,還有其他不同的渠道和形式,協助退役運動員發揮所長。體院推行的「運動員教育及職業發展計劃」,每年舉辦多達40項課程和活動,已吸引約600名運動員參與。
由體院管理的「香港運動員基金」,提供獎學金及生活費資助,支持精英運動員報讀本地及海外的課程。準備退役的精英運動員還可以透過資助計劃獲取教練資格,包括如「精英運動員認可教練培訓課程資助計劃」和「精英教練工作體驗計劃」。
港協暨奧委會亦推出「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截至今年1月,55名退役運動員獲計劃批出約共150萬元資助升學。另有56名退役運動員申請就業計劃,並於16間公司成功覓得工作,成功展開「第二事業」。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3月10日在其網上專欄發表的文章。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日前應邀到一所中學參加午間「飯盒會」,在座一位同學很有踢足球的天賦,早已打入甲組隊的少年軍,但面臨中學畢業與前程問題,在家長勸導下,只好脫下球鞋,集中於學校功課。「飯盒會」上,同學們大部分時間於是都在談論專業運動員的出路。最近單車選手李慧詩在世界賽裡勇奪彩虹戰衣,無疑給香港青少年帶來不少啟示和激勵。
精英運動員都總有退役的一天,如何安排往後的發展,既是運動員的切身問題,也關乎香港體育運動能否取得更大發展。特區政府、香港體育學院(體院)、港協暨奥委會,以及關心香港體育發展的機構和個人,都有從不同的角度去協助處理這問題。
民政事務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本學年推出的「學校體育計劃推廣主任」先導計劃,便是為退役運動員提供在職培訓的平台。透過精英運動員的推動和感染,同時可加強學校的體育文化,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運動。計劃並得到教育局及體院的支持。
這先導計劃為期三年,讓官立及津貼中學自行申請。每家獲選的學校一年可獲撥款最高30萬元,用以聘請體育計劃推廣主任及舉辦相關活動。推展以來,初步已取得預期成效。
參與的學校都對計劃予以正面評價,認為推廣主任能夠適應學校環境,師生關係良好,運動員以自己的寶貴經驗,引入新知識和訓練技巧,帶動了學校的體育運動風氣。
短短半年間,推廣主任協助在學校裡增添了不少新的體育項目和成立校隊。一些平時不活躍或缺少積極性的學生,也都被吸引參與體育活動,令校方感到鼓舞。
至於參與計劃的退役運動員,不少都表示能夠從中汲取到體育行政的經驗,感到對自己未來發展有莫大裨益。事實上,他們都積極投入新崗位,例如三位出身賽艇運動的推廣主任,便主動組織了聯校賽艇比賽,藉以提升學生的水平和加強學校的體育氛圍,亦測試自己的組織能力。
學校方面亦支持各推廣主任持續進修,讓他們可以彈性上班配合報讀的課程,以取得更高學歷和認可資格。
「飯盒會」後,我又探訪了另一間中學,在那裡出任推廣主任的退役運動員梁正彥是三項鐵人項目的健兒,他以自身經歷,鼓勵一位本欲放棄同樣是三項鐵人訓練的學生,繼續努力,又按同學的情況設計專門的訓練內容。探訪期間,同學對各體育活動都熱誠投入,體現了新世代的正能量。梁主任除日常工作外,還在校裡協助成立了欖球隊。
「學校體育計劃推廣主任」以外,還有其他不同的渠道和形式,協助退役運動員發揮所長。體院推行的「運動員教育及職業發展計劃」,每年舉辦多達40項課程和活動,已吸引約600名運動員參與。
由體院管理的「香港運動員基金」,提供獎學金及生活費資助,支持精英運動員報讀本地及海外的課程。準備退役的精英運動員還可以透過資助計劃獲取教練資格,包括如「精英運動員認可教練培訓課程資助計劃」和「精英教練工作體驗計劃」。
港協暨奧委會亦推出「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截至今年1月,55名退役運動員獲計劃批出約共150萬元資助升學。另有56名退役運動員申請就業計劃,並於16間公司成功覓得工作,成功展開「第二事業」。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3月10日在其網上專欄發表的文章。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