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說,學生資助辦事處有基本的機制和經驗,處理資助學生的問題,學生及家長都認為過程是公平、公正和可接受的。
吳克儉今天(3月9日)出席歐洲高等教育展覽開幕禮後對傳媒說,學生資助辦事處有基本機制管理錢,並有多年的經驗,必定會很好地處理。多年來,學生及家長都認為過程是公平公正,亦是可接受的,大家不用擔心。
被問及要家長提供糧單或稅務局證明時,吳克儉說,學資處會看哪方面比較容易實行,如果家長真的沒有這些文件,就不可以要求,學資處會與家長討論。
他強調教師培訓獎學金是特別針對教育的先導計劃,4億8,000萬元只是種子基金,投資回報每一年約有2,000萬元,希望每年幫助20名傑出學生或人士,以教育為終身事業,讓他們有長遠培訓。當局取得有關經驗後,會再作長遠考慮和檢討。
他不擔心獎學金得主回港後不會留下教書,因為當局會與他們保持聯繫,加強他們對教育的認識,並有計劃給他們參與,加強投入感。
吳克儉又說,就前李惠利校舍的土地用途,當局和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究浸會大學最新的建議書。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說,學生資助辦事處有基本的機制和經驗,處理資助學生的問題,學生及家長都認為過程是公平、公正和可接受的。
吳克儉今天(3月9日)出席歐洲高等教育展覽開幕禮後對傳媒說,學生資助辦事處有基本機制管理錢,並有多年的經驗,必定會很好地處理。多年來,學生及家長都認為過程是公平公正,亦是可接受的,大家不用擔心。
被問及要家長提供糧單或稅務局證明時,吳克儉說,學資處會看哪方面比較容易實行,如果家長真的沒有這些文件,就不可以要求,學資處會與家長討論。
他強調教師培訓獎學金是特別針對教育的先導計劃,4億8,000萬元只是種子基金,投資回報每一年約有2,000萬元,希望每年幫助20名傑出學生或人士,以教育為終身事業,讓他們有長遠培訓。當局取得有關經驗後,會再作長遠考慮和檢討。
他不擔心獎學金得主回港後不會留下教書,因為當局會與他們保持聯繫,加強他們對教育的認識,並有計劃給他們參與,加強投入感。
吳克儉又說,就前李惠利校舍的土地用途,當局和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究浸會大學最新的建議書。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