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周小川﹕不能想復蘇 又不承擔成本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09日 06:35
2013年03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周小川留任人民銀行行長的傳聞甚囂塵上,而其2009年執掌人行時是否嚴重超額發行貨幣、觸發一系列後遺症,也成為近期的熱議話題。內地《第一財經日報》昨日就刊登了周小川的獨家專訪,文中周小川自評過往10年功過。他坦言:「現在回頭看,(刺激政策)適時退出還可以做得略早一些」,但強調刺激力度是合適的,批評「想要盡快復蘇卻不願意承擔成本是不現實的。」


去年10月,周小川撰文否認貨幣超發,指人行「最終做到了基本上沒有多印、多投放票子」,批評聲、支持聲接踵而至,引發了內地學界對貨幣是否超發的大討論,討論焦點落在2009年年底M2(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高至29.7%是否下手過重。


周小川終在兩會期間回應質疑(見表),他坦言:「現在回頭看,適時退出還可以做得略早一些,略鮮明一些。」但他又說,2010年夏天中央已明確了貨幣政策需由適度寬鬆轉為穩健,惟其後國際經濟形勢一波三折,先後出現歐債危機、美國財政封頂危機,令何時退出的決策難度很大。


「當年已到觸發信心危機地步」

至於2009年刺激經濟復蘇的貨幣政策劑量是否過大?周小川回答說,要盡快復蘇就必須承擔成本,又說當年其實已到了觸發信心危機的地步,刺激力度如果不大就很難制止信心崩潰。總體評價,周認為中國應對危機的成效相當不錯,許多國家對此也很羡慕,指批評者「不能既要好效果,又要零代價;也不能這山望着那山高。」


截至2012年底,中國M2餘額位居世界第一,是美國的1.5倍,是自身GDP的1.9倍,以今年13%的增長目標,2013年勢必突破100萬億元大關。過去5年中國GDP增速亦遠超不斷量化寬鬆的美國(圖)。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袁鋼明就認為,周小川今次的說法比過去要實事求是,但指周雖然承認退出時間偏晚,但依然堅持貨幣量是適合的。「其實沒有人質疑退出時間的早晚,大家質疑的是是否放得太多。周小川的說法不足以給未來10年的決策提供經驗和反思」。


社科研究員﹕後遺症仍遠未反映

袁鋼明指出,貨幣超發的後遺症還遠遠未反映出來,相信這些問題在新政府執政期間也難以消化。「中國接下來要做的是如何軟着陸,回落過程一定要長,慢慢消化負面因素,否則會步日本後塵。」袁指最大後遺症將在銀行壞帳,相信銀行壞帳率還會上升。


以高鐵壞帳為例,「鐵道部2萬億元的負債,每年光利息就要交1400億,去年高鐵利潤不過100億。」此外,炒風肆虐也令非銀行貸款充滿風險,房地產及土地市場膨脹,並最終傷害了實體經濟。


明報記者 李萌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