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月歐洲發生多場學生佔領運動,抗議教育商品化。手段是否值得支持言人人殊,但從中帶出對「教育商品化」的反思卻值得深入討論。可惜本港報章鮮有談及,Happy Mama才疏學淺,但都想帶大家「瞬間看地球」,睇下外地情况。
佔領大學 抗議殺系
開校近400年的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為開源節流,擬取消阿拉伯語及希伯來語系,將哲學、荷蘭文學、歷史及英語系合併為人文系。學生不滿校方因商業考量「殺系」,今年2月發起「人文遊行」(Humanities Rally),要求校方的決策更民主,遊行後來變成佔領校內人文學院主樓。校方提出訴訟,向參與佔領的學生每人每天收取10萬歐元(約83萬港元)罰款。斡旋不果後,警察決定清場,40多名學生被捕。學生轉而佔領校園另一幢建築物,整場佔領歷時兩個月,最後法院於本月11日裁決學生需全面撤離。英國倫敦藝術大學,上月中亦有學生佔領校園,抗議校方以商業考慮為由殺系。
地理上,荷蘭與英國距香港甚遠,但香港教育界卻同樣面對「教育商品化」威脅。去年有傳媒揭露城大與澳洲一間大學達成結盟,關注組織批評此舉實為「賣盤」;因為校方在五年後會把擁有權轉移,擔心校方把學生「賣豬仔」,過程亦沒有充分諮詢學生。
教育商品化 歐美走到香港
另外,早前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公布「2014年研究評審工作(RAE)」報告,指港大法律學院的學術研究表現遜於中大。此結果被坊間視作大學質素的比併,更成為左派報章用作攻擊港大的鬥爭工具。教育是育人的經國大業,成效卻難以量化,於是社會往往把焦點集中於可量化的數據。港大法律學院院長何耀明隨後宣布,將要求部分學者做本地研究的同時,調撥10%至15%時間作國際研究,以配合RAE的評審標準。
以上事件令人不禁擔心,今日的香港是否已步向淪為可「賣」學生、學府為配合評審標準而轉型的地方?可惜事件並未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只有學界中人有所回應。教育本來就是社稷之本,Happy Mama希望社會各界對「教育商品化」有所深思,杜漸於微。
佔領大學 抗議殺系
開校近400年的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為開源節流,擬取消阿拉伯語及希伯來語系,將哲學、荷蘭文學、歷史及英語系合併為人文系。學生不滿校方因商業考量「殺系」,今年2月發起「人文遊行」(Humanities Rally),要求校方的決策更民主,遊行後來變成佔領校內人文學院主樓。校方提出訴訟,向參與佔領的學生每人每天收取10萬歐元(約83萬港元)罰款。斡旋不果後,警察決定清場,40多名學生被捕。學生轉而佔領校園另一幢建築物,整場佔領歷時兩個月,最後法院於本月11日裁決學生需全面撤離。英國倫敦藝術大學,上月中亦有學生佔領校園,抗議校方以商業考慮為由殺系。
地理上,荷蘭與英國距香港甚遠,但香港教育界卻同樣面對「教育商品化」威脅。去年有傳媒揭露城大與澳洲一間大學達成結盟,關注組織批評此舉實為「賣盤」;因為校方在五年後會把擁有權轉移,擔心校方把學生「賣豬仔」,過程亦沒有充分諮詢學生。
教育商品化 歐美走到香港
另外,早前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公布「2014年研究評審工作(RAE)」報告,指港大法律學院的學術研究表現遜於中大。此結果被坊間視作大學質素的比併,更成為左派報章用作攻擊港大的鬥爭工具。教育是育人的經國大業,成效卻難以量化,於是社會往往把焦點集中於可量化的數據。港大法律學院院長何耀明隨後宣布,將要求部分學者做本地研究的同時,調撥10%至15%時間作國際研究,以配合RAE的評審標準。
以上事件令人不禁擔心,今日的香港是否已步向淪為可「賣」學生、學府為配合評審標準而轉型的地方?可惜事件並未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只有學界中人有所回應。教育本來就是社稷之本,Happy Mama希望社會各界對「教育商品化」有所深思,杜漸於微。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