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審議行政機關的《財政預算案》,體現了立法機關監察和制衡政府的職能,是立法會最重要的權力之一。可是,由於現時政治制度上的不公義,代表民意大多數的民主派在議會內卻變成了少數派,無法擁有足夠票數否決或修訂財政預算案。當下的民主和民生問題愈演愈烈,難道民主派每年就只能夠眼白白看着財政預算案被通過嗎?
由2013年開始,以社民連和人民力量為首的數名立法會議員,每年也會在審議財政預算案的時候「拉布」,提出大量修正案和不斷點算法定人數。表面上好像是想拖垮政府的運作,但這其實是沒有可能的,因當政府真的沒有錢可用,其實可以再向立法會申請臨時撥款,而拉布議員已表明不會阻礙。再者,立法會主席「剪布」已經成為慣例,他可以要求議員在訂明的時限內表達意見之後就進入表決階段。所以,拉布的客觀效果只是盡量延長會議,企圖迫使政府回應訴求。
現時就只有4名議員表明會就財政預算案拉布,而他們的訴求包括要求政府落實全民退休保障、就標準工時立法、反對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和「回水」1萬元。除了「回水」1萬元這個訴求之外,相信絕大部分民主派議員也認同其餘的3個訴求,但他們卻不會參與拉布。這明顯是擔心參與拉布會得失較溫和泛民支持者,影響選情,同時亦覺得拉布難以迫使政府落實有關訴求,事倍功半。
拉布的成效的確值得質疑,但在現階段有比拉布更可取的手段,去迫使政府落實有關訴求嗎?筆者看不到有。全民退保和標準工時立法,政府一直在拖延;政府故意繞過立法會,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絕大部分民主派議員也反對如此做法。拉布可以再次引起社會對上述議題的關注,突顯政府的無恥。
撇除上述的訴求,民主派議員不是對這份財政預算案有很多不滿嗎?例如是不滿政府打破30年以來的做法,將25項撥款綑綁納入財政預算案,繞過財委會的逐項審議;反對警務處花費2700萬元購買3部對付示威者的水炮車。
再者,政府拖欠了香港人30年的「民主債」至今仍未償還。在雨傘運動中,有無數示威者被警方暴力對待,沒有任何賠償。難道我們就只能夠眼白白看着政改爛方案被否決?為何民主派不把財政預算案拉布,當成是爭取真普選的手段?
民主派應如何定位?
雖然民主派已經變得比以前激進,例如曾參與公民抗命行動、曾在議會內發動「不合作運動」,但現時又好像打回原狀,甚至變得面目模糊。現時民主派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局面,支持激進手法的市民愈來愈多,但同時仍有一定數量的中間溫和民主派支持者,究竟民主派應該如何定位呢?
每年行禮如儀地對財政預算投下反對票,而不作任何議會抗爭,無疑會被激進派支持者,特別是年輕的新一代唾棄。當溫和的議事方式變得不奏效,還要繼續堅持嗎?如果民主派全面走激進路線,中間派選民就會全數轉投建制派嗎?溫和民主派必須要思考,究竟要說服中間派選民支持激進,抑或是繼續被中間溫和派牽着鼻子走,否則只會被時代淘汰。
雨傘運動教會了香港人:只有抗爭才會看見希望。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議會抗爭,拉布只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盡力去引起社會對議題的關注,增加政府的管治成本,迫使政府盡快落實訴求。如果沒有更可取的手段,就只能夠繼續堅持拉布,就好像每年的七一遊行與六四集會一樣。
作者是自由撰稿人
由2013年開始,以社民連和人民力量為首的數名立法會議員,每年也會在審議財政預算案的時候「拉布」,提出大量修正案和不斷點算法定人數。表面上好像是想拖垮政府的運作,但這其實是沒有可能的,因當政府真的沒有錢可用,其實可以再向立法會申請臨時撥款,而拉布議員已表明不會阻礙。再者,立法會主席「剪布」已經成為慣例,他可以要求議員在訂明的時限內表達意見之後就進入表決階段。所以,拉布的客觀效果只是盡量延長會議,企圖迫使政府回應訴求。
現時就只有4名議員表明會就財政預算案拉布,而他們的訴求包括要求政府落實全民退休保障、就標準工時立法、反對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和「回水」1萬元。除了「回水」1萬元這個訴求之外,相信絕大部分民主派議員也認同其餘的3個訴求,但他們卻不會參與拉布。這明顯是擔心參與拉布會得失較溫和泛民支持者,影響選情,同時亦覺得拉布難以迫使政府落實有關訴求,事倍功半。
拉布的成效的確值得質疑,但在現階段有比拉布更可取的手段,去迫使政府落實有關訴求嗎?筆者看不到有。全民退保和標準工時立法,政府一直在拖延;政府故意繞過立法會,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絕大部分民主派議員也反對如此做法。拉布可以再次引起社會對上述議題的關注,突顯政府的無恥。
撇除上述的訴求,民主派議員不是對這份財政預算案有很多不滿嗎?例如是不滿政府打破30年以來的做法,將25項撥款綑綁納入財政預算案,繞過財委會的逐項審議;反對警務處花費2700萬元購買3部對付示威者的水炮車。
再者,政府拖欠了香港人30年的「民主債」至今仍未償還。在雨傘運動中,有無數示威者被警方暴力對待,沒有任何賠償。難道我們就只能夠眼白白看着政改爛方案被否決?為何民主派不把財政預算案拉布,當成是爭取真普選的手段?
民主派應如何定位?
雖然民主派已經變得比以前激進,例如曾參與公民抗命行動、曾在議會內發動「不合作運動」,但現時又好像打回原狀,甚至變得面目模糊。現時民主派陷入了一個兩難的局面,支持激進手法的市民愈來愈多,但同時仍有一定數量的中間溫和民主派支持者,究竟民主派應該如何定位呢?
每年行禮如儀地對財政預算投下反對票,而不作任何議會抗爭,無疑會被激進派支持者,特別是年輕的新一代唾棄。當溫和的議事方式變得不奏效,還要繼續堅持嗎?如果民主派全面走激進路線,中間派選民就會全數轉投建制派嗎?溫和民主派必須要思考,究竟要說服中間派選民支持激進,抑或是繼續被中間溫和派牽着鼻子走,否則只會被時代淘汰。
雨傘運動教會了香港人:只有抗爭才會看見希望。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議會抗爭,拉布只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盡力去引起社會對議題的關注,增加政府的管治成本,迫使政府盡快落實訴求。如果沒有更可取的手段,就只能夠繼續堅持拉布,就好像每年的七一遊行與六四集會一樣。
作者是自由撰稿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