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星期四,2月28日,發展局長陳茂波公布2013/14年度賣地計劃。整個記者會安排重點是政府決定取消勾地表,重掌土地供應主導權。我看了,不禁失笑,但亦應稱讚政府聰明,政府一方面可煞有介事將一個假議題大鑼大鼓吹噓,另一方面又可引導傳媒暫且不去發掘現時政府土地嚴重不足的問題。
過去兩年,勾地表只勾出了3幅土地,勾地表早已明存實亡,跟掌握土地供應主導權完全風馬牛不相及。讓我們看看以往賣地曾否達標,推算未來一年又能否達標?
財政司長過去兩年,分別於2011年提出可提供3至4萬個(35,400個)私人住宅單位,於2012年提出可提供近3萬個(29,800個)單位,但實際每年都未能達標,每年只可提供約2萬多個單位,附表列出有關數字。
實際每年都未能達標
就2011/12年賣地計劃,全年少了1.4萬多個單位的土地供應,當中最大的偏差來自政府出售土地和鐵路項目,前者有8100個短缺,後者有8000個短缺。當年的賣地計劃有52幅私人住宅土地,最後只售出27幅,有近半數未能售出,滾存往下年。
就2012/13年賣地計劃,全年少了1萬多個單位的土地供應,大部分短缺來自政府出售土地、鐵路項目和土地契約修訂畮咻a項目。政府出售土地少了5300個單位,鐵路項目少了3500個,修契畮咻a少了2600個。當年的賣地計劃有47幅私人住宅土地,最後只售出24幅,也是有近半數未能售出,滾存往下年。
財政司長兩年下來公布推出單位,只有約六成達標,極不理想,更令人質疑,2012/13年度仍有18幅土地可推售,為何政府要撥到2013/14年度出售?陳茂波局長解釋,因為他已達到過去10年平均每年2萬個單位的目標,所以已算完成任務;但他卻不再提述財政司長過去曾表示要推出35,400個和29,800個單位的目標。他需否履行財政司長在立法會提出的莊嚴承諾呢?
現時政府政策的缺陷(或政府有意迴避)是財政司長只會在預算案公布來年預計可推出多少單位的土地,但不會在預算案或年度末公布之前推地計劃有多少能真正落實?這兩年財政司長曾提出可提供35,400個和29,800個單位,今年提出25,800個,市場預期合共應有9萬個單位供應呢!
就今年的賣地計劃,政府預計來年可提供25,800個私人住宅單位,其中約13,600個由政府主動賣地出售,其餘12,200個包括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可提供約5700個,市區重建局項目可提供1800個,地契修訂畮咻a項目可提供3500個,以及毋須修契畮咻a的其他私人發展項目可提供約1200個。
賣地表內的46幅私人住宅土地,有18幅是過往滾存下來,未為發展商垂青勾出,能否全數招標成功,存有不少疑問;新增的28幅土地有22幅未完成規劃程序,若未能如期完成規劃,不能推出招標;鐵路項目包括曾流標的天水圍輕鐵總站,能否招標成功亦令人存疑。政府今年更改估算須修訂土地契約畮咻a項目的參數,由以過去5年的平均數,預計每年約可提供3300個單位,改為以過去10年的平均數,預計今年約可提供3500個單位,令預算增加200個單位。反觀去年,政府預算3300個單位,卻只有700個落實,少了2600多個,加上今年政府將積極主動推出賣地表土地,這3500個的預算又會有不少水分。
應公布5年滾動期土地表
這亦是有史以來政府把最大量未完成規劃程序的土地放在賣地表內,共22幅。根據過往經驗,這些土地重新規劃需時,短則一年,若遇上市民反對,隨時因規劃程序趕不及而未能推出招標,最後只會撥入2014/15年度甚至2016/17年度的賣地表。為什麼政府把這些「生地」也放入今年的賣地表內?政府解釋以前都有這樣做,但我肯定這是極之少數。我估算,最大問題是政府口袋已經用盡「熟地」,唯有以「生地」頂上。
政府應該以殖民地年代及特區成立初期的做法,公布一份5年滾動期的土地表,以最大透明度,讓公眾知悉政府是否有用盡最大決心去開拓土地。
作者是「土地監察」主席
過去兩年,勾地表只勾出了3幅土地,勾地表早已明存實亡,跟掌握土地供應主導權完全風馬牛不相及。讓我們看看以往賣地曾否達標,推算未來一年又能否達標?
財政司長過去兩年,分別於2011年提出可提供3至4萬個(35,400個)私人住宅單位,於2012年提出可提供近3萬個(29,800個)單位,但實際每年都未能達標,每年只可提供約2萬多個單位,附表列出有關數字。
實際每年都未能達標
就2011/12年賣地計劃,全年少了1.4萬多個單位的土地供應,當中最大的偏差來自政府出售土地和鐵路項目,前者有8100個短缺,後者有8000個短缺。當年的賣地計劃有52幅私人住宅土地,最後只售出27幅,有近半數未能售出,滾存往下年。
就2012/13年賣地計劃,全年少了1萬多個單位的土地供應,大部分短缺來自政府出售土地、鐵路項目和土地契約修訂畮咻a項目。政府出售土地少了5300個單位,鐵路項目少了3500個,修契畮咻a少了2600個。當年的賣地計劃有47幅私人住宅土地,最後只售出24幅,也是有近半數未能售出,滾存往下年。
財政司長兩年下來公布推出單位,只有約六成達標,極不理想,更令人質疑,2012/13年度仍有18幅土地可推售,為何政府要撥到2013/14年度出售?陳茂波局長解釋,因為他已達到過去10年平均每年2萬個單位的目標,所以已算完成任務;但他卻不再提述財政司長過去曾表示要推出35,400個和29,800個單位的目標。他需否履行財政司長在立法會提出的莊嚴承諾呢?
現時政府政策的缺陷(或政府有意迴避)是財政司長只會在預算案公布來年預計可推出多少單位的土地,但不會在預算案或年度末公布之前推地計劃有多少能真正落實?這兩年財政司長曾提出可提供35,400個和29,800個單位,今年提出25,800個,市場預期合共應有9萬個單位供應呢!
就今年的賣地計劃,政府預計來年可提供25,800個私人住宅單位,其中約13,600個由政府主動賣地出售,其餘12,200個包括鐵路物業發展項目可提供約5700個,市區重建局項目可提供1800個,地契修訂畮咻a項目可提供3500個,以及毋須修契畮咻a的其他私人發展項目可提供約1200個。
賣地表內的46幅私人住宅土地,有18幅是過往滾存下來,未為發展商垂青勾出,能否全數招標成功,存有不少疑問;新增的28幅土地有22幅未完成規劃程序,若未能如期完成規劃,不能推出招標;鐵路項目包括曾流標的天水圍輕鐵總站,能否招標成功亦令人存疑。政府今年更改估算須修訂土地契約畮咻a項目的參數,由以過去5年的平均數,預計每年約可提供3300個單位,改為以過去10年的平均數,預計今年約可提供3500個單位,令預算增加200個單位。反觀去年,政府預算3300個單位,卻只有700個落實,少了2600多個,加上今年政府將積極主動推出賣地表土地,這3500個的預算又會有不少水分。
應公布5年滾動期土地表
這亦是有史以來政府把最大量未完成規劃程序的土地放在賣地表內,共22幅。根據過往經驗,這些土地重新規劃需時,短則一年,若遇上市民反對,隨時因規劃程序趕不及而未能推出招標,最後只會撥入2014/15年度甚至2016/17年度的賣地表。為什麼政府把這些「生地」也放入今年的賣地表內?政府解釋以前都有這樣做,但我肯定這是極之少數。我估算,最大問題是政府口袋已經用盡「熟地」,唯有以「生地」頂上。
政府應該以殖民地年代及特區成立初期的做法,公布一份5年滾動期的土地表,以最大透明度,讓公眾知悉政府是否有用盡最大決心去開拓土地。
作者是「土地監察」主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