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筆者記得自己讀小學時,每個學期都有家長日,筆者隨父母回到學校,班主任跟他們直接對話,派發成績並討論內容。在家長日第一眼看成績表結果,時間所限,先入為主驟眼看看有沒有紅字,跟着看到直行以英文字母或分數表示的各科成績,最後是操行評分和班內排名。
成績表上的英文字母或分數,除了及格與否,家長未能對子女在某一科的表現有多大的認識,更遑論提供任何協助。反觀筆者現在成為了家長,在女兒一年級首次看到學校為她準備的成績表時,感到無限欣慰。
評級不再是英文字母
女兒的成績表,不是簡單的一張紙,而是一本小冊子,每一學科、體藝及個人發展各方面,都會清晰列明老師對學生的期望以及指標。老師會針對每個學生在每方面的指標,作出個別並仔細的評語;每個指標都有評級,但有別於英文字母級別,而是以「不達期望」、「符合期望」、「超越期望」等等表達。因此,當家長細閱子女成績小冊子內每一科時,可以了解到學校現階段對學生有什麼期望和指標,子女在每項指標上是否達標,對子女的學習情况更加清楚了解。在家長日和班主任會面的時候,也可以針對個別問題深入討論,如果子女在某些方面需要支援,父母亦可根據小冊子上的建議來協助子女。
不列分數 拒絕比較催谷
這些成績小冊子和傳統成績表的最大分別,在於沒有分數和排名。成績小冊子的重點是學生本身的學習進度,能否跟得上學校所訂的學習指標,反觀傳統成績表,尤其着重排名,重點在學生和其他同學的比較、成績優劣的重要性。分數和排名直接影響學生的編班、升中派位等,所以學校、家長和學生都十分重視,亦過於留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更甚者,家長為了催谷子女在成績表上的排名,將孩子課餘大部分時間都用於補習、操練補充習作之上,放棄體藝的發展。
話說回來,無可否認分數、排名,在某程度上是比較學生學習能力的客觀準則,升中派位和大學收生均以成績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這是合理的。但對小學生來說,把學習重點放在學生本身進度,以及改善他們不同方面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喜愛學習,對他們來說才是終身受用不淺。
作者簡介﹕本科專研IT,曾任教多間大專院校,自女兒入讀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後,愛女心切,轉攻IB
文﹕邵海祥
成績表上的英文字母或分數,除了及格與否,家長未能對子女在某一科的表現有多大的認識,更遑論提供任何協助。反觀筆者現在成為了家長,在女兒一年級首次看到學校為她準備的成績表時,感到無限欣慰。
評級不再是英文字母
女兒的成績表,不是簡單的一張紙,而是一本小冊子,每一學科、體藝及個人發展各方面,都會清晰列明老師對學生的期望以及指標。老師會針對每個學生在每方面的指標,作出個別並仔細的評語;每個指標都有評級,但有別於英文字母級別,而是以「不達期望」、「符合期望」、「超越期望」等等表達。因此,當家長細閱子女成績小冊子內每一科時,可以了解到學校現階段對學生有什麼期望和指標,子女在每項指標上是否達標,對子女的學習情况更加清楚了解。在家長日和班主任會面的時候,也可以針對個別問題深入討論,如果子女在某些方面需要支援,父母亦可根據小冊子上的建議來協助子女。
不列分數 拒絕比較催谷
這些成績小冊子和傳統成績表的最大分別,在於沒有分數和排名。成績小冊子的重點是學生本身的學習進度,能否跟得上學校所訂的學習指標,反觀傳統成績表,尤其着重排名,重點在學生和其他同學的比較、成績優劣的重要性。分數和排名直接影響學生的編班、升中派位等,所以學校、家長和學生都十分重視,亦過於留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更甚者,家長為了催谷子女在成績表上的排名,將孩子課餘大部分時間都用於補習、操練補充習作之上,放棄體藝的發展。
話說回來,無可否認分數、排名,在某程度上是比較學生學習能力的客觀準則,升中派位和大學收生均以成績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這是合理的。但對小學生來說,把學習重點放在學生本身進度,以及改善他們不同方面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喜愛學習,對他們來說才是終身受用不淺。
作者簡介﹕本科專研IT,曾任教多間大專院校,自女兒入讀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後,愛女心切,轉攻IB
文﹕邵海祥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