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近日撰文《能源安全是未來十年中國最大挑戰》,指出資源短缺、資源依賴是中國未來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
張茉楠指出,目前發達國家仍透過控制能源的開採權、定價權,以及運輸通道等方式,對全球能源供應產生重大的影響,中國的長遠能源安全戰略,不但要「走出去」,也要「拿回來」,意即「通過能源資源勘探開發、貿易和科技合作,以及運輸管道建設,建設完善的能源貿易基礎設施,真正把能源『拿回來』,增強對國際大宗能源資源市場的影響力和定價權」。她直言,美國「能源獨立」戰略及頁岩氣革命的經驗表明,「國內能源開發是保持能源安全相對獨立的重要基礎。中國應該深化和加速資源外交,使資源外交成為國家實現全球資源戰略的重要手段之一」。
她認為,隨着中國對各種資源需求不斷加大,美日歐等擔心中國崛起,正以政經乃至貿易保護和軍事等手段,阻礙中國突破能源資源瓶頸,獲取石油、鐵、銅等戰略短缺資源。「中國如何與資源供應國強化經貿聯繫,以便能夠優先確保中國能源需求,尤為迫切。 」
以日為鑑 加強資源外交
張茉楠指出,西方發達國的能源外交戰略比較成熟,一邊確保國家獲得持續和價格合理的資源供應,一邊也有利於推動海外能源合作開發,實現能源來源多樣化。「日本作為一個能源資源貧瘠的國家,積極拓展資源外交已經成為日本資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11月,日本就對擁有豐富的稀土、石油及鈾等天然資源的中亞五國投資總額達7億美元規模的項目,以此來促進能源資源外交,保障國內能源資源安全。 因此,中國必須在更大範圍、更多領域中加強和深化能源資源外交以減少對抗和摩擦。 」
張茉楠指出,目前發達國家仍透過控制能源的開採權、定價權,以及運輸通道等方式,對全球能源供應產生重大的影響,中國的長遠能源安全戰略,不但要「走出去」,也要「拿回來」,意即「通過能源資源勘探開發、貿易和科技合作,以及運輸管道建設,建設完善的能源貿易基礎設施,真正把能源『拿回來』,增強對國際大宗能源資源市場的影響力和定價權」。她直言,美國「能源獨立」戰略及頁岩氣革命的經驗表明,「國內能源開發是保持能源安全相對獨立的重要基礎。中國應該深化和加速資源外交,使資源外交成為國家實現全球資源戰略的重要手段之一」。
她認為,隨着中國對各種資源需求不斷加大,美日歐等擔心中國崛起,正以政經乃至貿易保護和軍事等手段,阻礙中國突破能源資源瓶頸,獲取石油、鐵、銅等戰略短缺資源。「中國如何與資源供應國強化經貿聯繫,以便能夠優先確保中國能源需求,尤為迫切。 」
以日為鑑 加強資源外交
張茉楠指出,西方發達國的能源外交戰略比較成熟,一邊確保國家獲得持續和價格合理的資源供應,一邊也有利於推動海外能源合作開發,實現能源來源多樣化。「日本作為一個能源資源貧瘠的國家,積極拓展資源外交已經成為日本資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11月,日本就對擁有豐富的稀土、石油及鈾等天然資源的中亞五國投資總額達7億美元規模的項目,以此來促進能源資源外交,保障國內能源資源安全。 因此,中國必須在更大範圍、更多領域中加強和深化能源資源外交以減少對抗和摩擦。 」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