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最近日本朋友到訪,他送了一份DIY套裝給女兒作手信。他問在香港可否買到補充材料,因買不到的話,材料用完後便不能繼續玩了。
日本人喜歡DIY,手工藝術受人重視。除布藝、編織仍是女士們的愛好項目之外,有人會自製音響喇叭,有位蕎麥麵師傅由種蕎麥到烹煮全都親力親為,甚至有人會設計及建造自己住的房子!
學校培養自立促DIY風氣
學校教育其中一環是培養自立、生活能力,促進了DIY興趣。不分男女,自小五開始要上家政課。由學釘鈕扣到縫製簡單衣物,從煮雞蛋開始學廚藝外,也學電器構造和種植物等等。我在學校曾經試過自製收音機及對講機,也種過菊花。
發現自製的收音機真的可用來收聽電台廣播時,對小朋友來說是無上的驚喜;第一次煮飯給家人時,所獲得的讚賞更帶來自信及DIY的喜悅。這些小時候的原始體驗,便成為了自己以後愛好「手造」生活的基礎。
有了小朋友之後,我樂意為她縫製、編織衣物,享受DIY生活。有時都會與香港朋友分享,他們的反應一般先是讚賞或感到意外,跟着便加上一句「太辛苦」、「好麻煩啊!」或「好得閒啊!」等等。
滿足感蓋過麻煩過程
說實話,「手造」過程不是百分百開心,也不是完全沒有麻煩,但完成時的成功感卻帶來難以形容的滿足感。而作品不只是個完成品,也是製造者的心血、時間及愛情結晶。遇到自己非常滿意的作品,有時會捨不得送或賣給他人。將它們送出去時,心裏似要把女兒嫁出去般的依依不捨。試過DIY的人深知這過程付出的心血,對這些DIY物品會特別珍惜。有人以為DIY只是有閒人士的玩意,但我並不認同,因我認識的許多DIY玩家也是上班一族。
網上撮合「有緣」買賣家
在日本,同道人在跳蚤市場或網上,有很多機會發表或售賣作品,有一定市場。例如有個網上項目便邀請了著名的編織設計師設計了一件毛衣,再找來地震災區的DIY編織高手來完成製品,有意思的是,網站內會介紹各人的性格、生活及特長等, 務求撮合「有緣人」,尋求最合拍的網上買家。這些DIY物品已不止是商品及金錢上的支援,也成為了對部分災民心理上的支持,由於反應極好已迅速售罄。香港也有玩DIY的人,可惜人數較少,製成品也不太受重視。我曾試過在香港的跳蚤市場「擺檔」,發現多數客人只顧價錢,專揀平價貨,對「手造」兩字充耳不聞,實在有點叫人沮喪。
現在我打算將那時「嫁不出」的作品,作為女兒生日會的遊戲禮物,希望它們會與小朋友們結緣呢!
文、圖﹕伊藤瑪美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