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編按:本文是郝鐵川於2013年出版印刷唱片國情班同學會的春茗致辭。)
新年好!在這裏我向大家拜個晚年!這幾天,香港社會圍繞內地和香港交流發生了不少爭論,借此機會我想講幾句心裏話,僅供大家參考。歸納起來有以下三句。
第一句話,
窮有窮的煩惱,富有富的困擾。
水貨客在香港大量購買奶粉運往內地,導致本港母親買不到嬰幼兒奶粉給自家的「寶寶」,另外「雙非」孕婦來港產子問題也給香港市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以上這些問題為什麼會產生呢?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後的新需求與供給不足的問題。內地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由原來的吃不飽發展到吃得飽,並向吃得好方向發展,人們希望生活能提高一個層次、追求更高的品質了。這一方面說明內地生活水平提高了,另一方面也說明香港的食品、藥品品質等方面管得好。我們常說要用乘除法看待內地的事情,即:不論內地取得多大的經濟總量上的進步,除以13億人口之後進步就不顯得那麼大;不論內地每個人有多麼小的一個需求,乘以13億人口之後需求總量就不顯得那樣小。現在看來,香港一個市場的奶粉供應量已無法滿足內地遊客的需求。特區政府和內地各級政府都很關心這個問題,都在努力地尋找妥善的解決辦法。有學者建議在上水地區設立專門售賣奶粉的超市,這樣既可以方便自由行客人在關口附近購買奶粉,也不影響香港市民的日常購買需求。還有學者建議內地政府在內地設立專門售賣「進口奶粉」的專賣店,滿足內地市民的需要,減輕香港的供應壓力。我相信無論是內地政府還是香港政府,都會關注這些建議,並找到處理這一問題的辦法。
我們知道今年是SARS的10周年。很多人對10年前的SARS記憶猶新,SARS嚴重衝擊了香港,使香港經濟一片蕭條。中央政府為了刺激香港經濟復蘇,實行了很多挺港惠港政策,開放自由行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項措施。回顧歷史,我們發現,香港與內地的一些矛盾是「成長中的煩惱」。當年內地很窮的時候,帶來的是偷渡客的問題。現在富起來了,帶來的是遊客和水貨客的問題。窮有窮的煩惱,富有富的困擾,大家都要想辦法來解決。歷史上我們依靠發展自身的經濟,成功地解決了偷渡客的問題;隨着兩地交流的深入,今天我們也一定能夠解決好遊客和水貨客的問題。
第二句話,「成長中的煩惱」
要通過成長來解決。
據統計,現在每年到港自由行客人超過3000萬人次。這些內地的遊客,在生活習慣、語言溝通方式等很多方面,都與香港市民存在很大的差別。對此我們要正確認識、理性看待,這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我曾經看過金庸先生寫的一篇文章,說的是上世紀60、70年代,香港人到歐洲去旅行,經常被歐洲人批評,說香港人喜歡「打尖」(即隨意插隊)、喜歡在公共場所大聲講話。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在歐美旅遊的香港遊客,很少得到這樣的批評,都表現出了很高的質素,獲得一致的好評。同樣的道理,現在每年3000多萬內地的遊客來到香港,應該說絕大多數都是質素較高、表現很好的,如果3000多萬遊客質素都不高,那香港不知道要亂成什麼樣子了。當然我們也看到,3000萬遊客當中也有個別表現不好的,就像當年香港到歐洲的遊客一樣,內地遊客來到香港,看到香港的優點,相互影響之間,質素也會得到逐步提高。所以成長中的煩惱還是要通過成長來解決。如果大家都不來買香港的商品,都不來香港旅遊,那麼香港的經濟怎麼能夠那麼快地從SARS的衝擊中復蘇呢?當然,遊客來得太多了,買的太多了,確實會給香港帶來壓力,不要說香港了,前幾天一位台灣的朋友告訴我,現在很多內地遊客去台灣旅遊,阿里山每年都被踩得下降1厘米,當然這是未經證實的資訊了。還有大家都知道四川的九寨溝風景很美,現在九寨溝也在控制遊客進入的數量,每天只允許5萬至6萬遊客進入參觀,如果每天超過10萬人進入,就會對景區帶來壓力和破壞。所以說,沒有遊客不行,遊客多了也不行。去年,特區政府根據香港對旅客的接待和承受能力,就內地居民赴港簽證的新措施向內地有關部門表達了意見。中央非常重視,迅速作出積極響應,暫停實施非深圳戶籍居民的赴港「一簽多行」安排。這就是兩地通過積極溝通協商,根據實際情况解決成長中的煩惱的一個實例。
第三句話是「痛並快樂着」。
人生就是不斷解決苦惱並尋找快樂的過程,正如內地一個主持人所說的一句話「痛並快樂着」,一邊是痛苦一邊是快樂,這才是人生。我們在發展當中解決問題,老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人生就是一邊痛苦一邊快樂這樣過來的,小學生有小學生的苦惱,上了大學又有大學的苦惱,談戀愛的時候有談戀愛的煩惱,結了婚生了小孩又有教育孩子的煩惱。所以我認為,內地和香港的交往也一樣,最終都需要通過發展來解決這一個個「成長中的煩惱」。我也注意到,內地的同胞和香港的同胞一樣,都非常關心香港的奶粉問題,「雙非」孕婦等問題,大家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希望保證香港市民的正常生活和香港的繁榮穩定,我相信,這些問題都會得到妥善的解決。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新年好!在這裏我向大家拜個晚年!這幾天,香港社會圍繞內地和香港交流發生了不少爭論,借此機會我想講幾句心裏話,僅供大家參考。歸納起來有以下三句。
第一句話,
窮有窮的煩惱,富有富的困擾。
水貨客在香港大量購買奶粉運往內地,導致本港母親買不到嬰幼兒奶粉給自家的「寶寶」,另外「雙非」孕婦來港產子問題也給香港市民的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以上這些問題為什麼會產生呢?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後的新需求與供給不足的問題。內地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由原來的吃不飽發展到吃得飽,並向吃得好方向發展,人們希望生活能提高一個層次、追求更高的品質了。這一方面說明內地生活水平提高了,另一方面也說明香港的食品、藥品品質等方面管得好。我們常說要用乘除法看待內地的事情,即:不論內地取得多大的經濟總量上的進步,除以13億人口之後進步就不顯得那麼大;不論內地每個人有多麼小的一個需求,乘以13億人口之後需求總量就不顯得那樣小。現在看來,香港一個市場的奶粉供應量已無法滿足內地遊客的需求。特區政府和內地各級政府都很關心這個問題,都在努力地尋找妥善的解決辦法。有學者建議在上水地區設立專門售賣奶粉的超市,這樣既可以方便自由行客人在關口附近購買奶粉,也不影響香港市民的日常購買需求。還有學者建議內地政府在內地設立專門售賣「進口奶粉」的專賣店,滿足內地市民的需要,減輕香港的供應壓力。我相信無論是內地政府還是香港政府,都會關注這些建議,並找到處理這一問題的辦法。
我們知道今年是SARS的10周年。很多人對10年前的SARS記憶猶新,SARS嚴重衝擊了香港,使香港經濟一片蕭條。中央政府為了刺激香港經濟復蘇,實行了很多挺港惠港政策,開放自由行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項措施。回顧歷史,我們發現,香港與內地的一些矛盾是「成長中的煩惱」。當年內地很窮的時候,帶來的是偷渡客的問題。現在富起來了,帶來的是遊客和水貨客的問題。窮有窮的煩惱,富有富的困擾,大家都要想辦法來解決。歷史上我們依靠發展自身的經濟,成功地解決了偷渡客的問題;隨着兩地交流的深入,今天我們也一定能夠解決好遊客和水貨客的問題。
第二句話,「成長中的煩惱」
要通過成長來解決。
據統計,現在每年到港自由行客人超過3000萬人次。這些內地的遊客,在生活習慣、語言溝通方式等很多方面,都與香港市民存在很大的差別。對此我們要正確認識、理性看待,這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我曾經看過金庸先生寫的一篇文章,說的是上世紀60、70年代,香港人到歐洲去旅行,經常被歐洲人批評,說香港人喜歡「打尖」(即隨意插隊)、喜歡在公共場所大聲講話。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在歐美旅遊的香港遊客,很少得到這樣的批評,都表現出了很高的質素,獲得一致的好評。同樣的道理,現在每年3000多萬內地的遊客來到香港,應該說絕大多數都是質素較高、表現很好的,如果3000多萬遊客質素都不高,那香港不知道要亂成什麼樣子了。當然我們也看到,3000萬遊客當中也有個別表現不好的,就像當年香港到歐洲的遊客一樣,內地遊客來到香港,看到香港的優點,相互影響之間,質素也會得到逐步提高。所以成長中的煩惱還是要通過成長來解決。如果大家都不來買香港的商品,都不來香港旅遊,那麼香港的經濟怎麼能夠那麼快地從SARS的衝擊中復蘇呢?當然,遊客來得太多了,買的太多了,確實會給香港帶來壓力,不要說香港了,前幾天一位台灣的朋友告訴我,現在很多內地遊客去台灣旅遊,阿里山每年都被踩得下降1厘米,當然這是未經證實的資訊了。還有大家都知道四川的九寨溝風景很美,現在九寨溝也在控制遊客進入的數量,每天只允許5萬至6萬遊客進入參觀,如果每天超過10萬人進入,就會對景區帶來壓力和破壞。所以說,沒有遊客不行,遊客多了也不行。去年,特區政府根據香港對旅客的接待和承受能力,就內地居民赴港簽證的新措施向內地有關部門表達了意見。中央非常重視,迅速作出積極響應,暫停實施非深圳戶籍居民的赴港「一簽多行」安排。這就是兩地通過積極溝通協商,根據實際情况解決成長中的煩惱的一個實例。
第三句話是「痛並快樂着」。
人生就是不斷解決苦惱並尋找快樂的過程,正如內地一個主持人所說的一句話「痛並快樂着」,一邊是痛苦一邊是快樂,這才是人生。我們在發展當中解決問題,老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產生,人生就是一邊痛苦一邊快樂這樣過來的,小學生有小學生的苦惱,上了大學又有大學的苦惱,談戀愛的時候有談戀愛的煩惱,結了婚生了小孩又有教育孩子的煩惱。所以我認為,內地和香港的交往也一樣,最終都需要通過發展來解決這一個個「成長中的煩惱」。我也注意到,內地的同胞和香港的同胞一樣,都非常關心香港的奶粉問題,「雙非」孕婦等問題,大家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希望保證香港市民的正常生活和香港的繁榮穩定,我相信,這些問題都會得到妥善的解決。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9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以500字為限。電郵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