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飽歷阿富汗戰亂衝突曾離鄉避難的馬利娜畫過一幅畫,展示綿延的山河之上,群鳥有勁地翱翔。她說,那象徵「我們要高飛遠望,圍繞着我們的山脈以外的世界」。
馬利娜的作品無論是繪畫或雕塑,都大膽闡述了阿富汗人所遇到的問題,呈現戰亂衝突的禍害,體現人文懷關。例如雕塑有穿著皺巴巴的衣服,脖子上還綁住絞索的女人;蹲着抱頭的斷腳孩童。另一作品《戰爭與混亂》,描繪坎大哈一次自殺炸彈襲擊後的慘狀;《今天的生活》則呈現被父母從四面八方拉扯的胎兒。馬利娜解釋這幅作品說﹕「孩子未誕生,家長就想好了男孩可支持雙親的生活,女兒能嫁給有錢追求者。他們從未想過,這孩子可能想要什麼。」
成立藝社鼓勵女性參與
阿富汗經歷1979年蘇軍入侵、塔利班政權對藝術的禁制,還有美軍發動的阿富汗戰爭,逾30年來鮮有當地人有機會接觸藝術。馬利娜去年伙拍志同道合的藝術工作者,先後在坎大哈開藝廊,成立了坎大哈藝術聯合會,在喀布爾和赫爾曼德省辦展覽和工作坊,除了大開民眾眼界,也希望引發更多坎大哈的女性藝術愛好者參與。她希望可在全國各省主持工作坊,向國人介紹塗鴉、雕塑和當代藝術。「這或許改變他們的觀點和思想。」
馬利娜的作品無論是繪畫或雕塑,都大膽闡述了阿富汗人所遇到的問題,呈現戰亂衝突的禍害,體現人文懷關。例如雕塑有穿著皺巴巴的衣服,脖子上還綁住絞索的女人;蹲着抱頭的斷腳孩童。另一作品《戰爭與混亂》,描繪坎大哈一次自殺炸彈襲擊後的慘狀;《今天的生活》則呈現被父母從四面八方拉扯的胎兒。馬利娜解釋這幅作品說﹕「孩子未誕生,家長就想好了男孩可支持雙親的生活,女兒能嫁給有錢追求者。他們從未想過,這孩子可能想要什麼。」
成立藝社鼓勵女性參與
阿富汗經歷1979年蘇軍入侵、塔利班政權對藝術的禁制,還有美軍發動的阿富汗戰爭,逾30年來鮮有當地人有機會接觸藝術。馬利娜去年伙拍志同道合的藝術工作者,先後在坎大哈開藝廊,成立了坎大哈藝術聯合會,在喀布爾和赫爾曼德省辦展覽和工作坊,除了大開民眾眼界,也希望引發更多坎大哈的女性藝術愛好者參與。她希望可在全國各省主持工作坊,向國人介紹塗鴉、雕塑和當代藝術。「這或許改變他們的觀點和思想。」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