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周融﹕酒店房、雙倍印花及農地居屋的啟示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04日 06:35
2013年03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特區土地房屋這幾年成為焦點中的焦點,近期長實「雍澄軒」的賣酒店房「疑變住宅」事件、政府重招雙倍印花稅遏升風,及四叔李兆基建議農地建青年居屋成為不少報章頭條。這些事件背後有何啟示?


歸因究柢,事件的發生只不過是社會不同界別對不同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忘掉了或不提真正及長遠問題只顧評談方法優劣,雖無可厚非,但是否也代表社會短視?


選擇性視力 一種半盲病

可惜香港的集體眼疾早已包括「短視」、「弱視」、「紅眼」及「選擇性視力」。「選擇性視力」是只見到想見的、不想見的一定看不到,這是一種半盲病。


「雍澄軒」賣酒店房,地產經紀電話早收了好幾個,沒看也沒買。因為10多年在外地已有投資買酒店房經驗。記得也曾問過「拿來自住可不可以?」,答案是「可以,但極不化算,因為要以住酒店房來算,也要付足房租」。


長實樓神趙國雄要賣「雍澄軒」(這裏恕不「有大食大」入李嘉誠的數了,皆因賣樓應是小事,專責者為趙樓神),說句公道話,真正促銷者乃「在飢餓中」的經紀大佬,會否有人過甚其詞?不得而知了。至於有九成半以上買家簽約買下,看來絕大部分人都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雍澄軒」建成已一段日子。樓市高企也是事實。自由行下酒店房間收得貴,更是供不應求。加上樓盤推出時政府尚未推出打擊行動,為何長實連「雍澄軒」也要錢不要貨呢?


這才是真正「要看得遠」的問題所在!

人家已預備面對寒冬?

簡單而言,長實是否對前景並不看好?雖然香港目前才稍有春意,炎夏未到,人家也已預備面對寒冬?

財爺連多等一周到財政預算案也不等了,匆匆宣布雙倍印花稅,另加其他辣招來壓低樓市「熾熱」之炒風?老實說,「熾熱」說得上嗎?樓價即使仍在炒高,也不過是乾炒而已,哪有成交支持!但政府是否寧願「有殺錯,冇放過?」

這是否也是政府早已看到一些香港「半盲」民眾看到但見不到的危機?長實也見到了?對不對?

眾所周知,伯南克早已說明QE水喉終有一天是會關上,最遲年底或明年。早前只是稍提一下,環球股市已有反應。是否這日子會早些來?或歐洲的另一些問題早已按也按不着,要爆發了?雁南飛了,我們還在依戀着殘餘的陽光,命令它要留下來,不得離去?


假如大家對前景都看得差,長實行動可說是自保,而政府所為則是「bridging」了(縮窄預期損失)?未來樓價要是會大跌,辣招是令半盲民眾不會再以高價,或更高價買入,令將來損失加強。救民眾是其一,保障銀行體系是更重要的其二。


寒冬來了,是否香港人就不會再期望上車買樓自住?當然不會,尤其是一群望買居屋「已望到流口水」多年的較低收入的中產人士及上車無望的年輕人。政府建公屋已發覺「地不足」的問題,未來5至7年還能有多少地撥建居屋?梁政府還不是因無地而變有心無力!


「四叔」李兆基建議把農地用來建「100萬元」居屋還不是及時雨?一石三鳥救梁政府為一,助居屋輪候者及年輕人上樓為二,解決農地長期曬太陽為三。看來這應是自以車站上蓋來補貼支付建造地鐵後最具經濟效益創意之舉了。


三家便宜,三家着數,社會是否會欣然接受?看來也未必,因為患上「紅眼」症的人,看什麼都會眼紅的。


患上「紅眼」症的人

在此一句,假如因有人眼紅「四叔」可用農地建居屋,或不忿可解救CY缺地之難,而令使成千上萬準居屋業主及青年上車不成買不到樓,那可是香港的悲哀了。


不論將來結果如何,政府應考慮以下3點才能令農地居屋成功:

(1)政府目前不收地價,以保賣價低廉。但一定要保留政府地價徵收權利,將來跟隨居屋一貫政策,轉換時才收取。


(2)農地居屋規模宜大不宜小。大型屋苑才能吸引買家,人口眾多才能引致交通便利及多項設施。這是互為因果。


(3)會所可免則免,但大型中高檔商場或不可缺。一來提供工作機會,二來聚集人流,令居屋可「升呢」成為郊區地標地點。


究竟農地可否真的變成居屋,預計中的加息及地產低落潮何時才到港一遊,目前還是未知之數。


至於閣下尚是勇字當頭,還是已遭當頭棒喝,各自修行算吧。畢竟樓市寒冬逃不了,一時腦袋竟浮起幾句可稱為「再見樓市」的詩:


「輕輕的我想走了,正如我輕輕的進來。


走不了、躺在這裏、等待

何時雲彩才來。」


(With apologies to 徐志摩)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