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預算案增資源購藏本地藝術品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03日 12:00
2013年03月03日 12: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財政司司長在剛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建議:「額外撥款5,000萬元給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購藏本地視覺藝術家的優秀作品,並委約他們為公共藝術計劃創作,作公開展覽,藉此提高本地藝術家的知名度,把他們的作品帶到藝術市場。」這再展示了特區政府對促進本地藝術發展的態度。

 

     特區政府一直在本港文化藝術領域投放資源,既支持表演藝術,也支持視覺藝術。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轄下14間博物館,透過舉辦展覽、開展研究、教育推廣和對外交流等工作,參與推動藝術發展。香港藝術館和香港文化博物館不時會舉辦有關本地藝術家的專題展覽,還舉辦香港當代藝術獎。康文署亦推行藝術計劃,委約本地藝術家創作藝術品,向公眾展出。

 

     在購藏藝術作品方面,康文署博物館的策略是以香港藝術家的作品為首要目標,並擴展至與香港文化有深厚淵源的華南地區,例如購藏嶺南畫派的作品。收集香港不同年代各方面的視覺藝術作品,藉以全面反映香港藝術的發展,配以整理和研究,從而有系統地反映香港文化藝術的發展歷程、特質和成就。

 

     康文署轄下博物館的採購藏品政策,雖然沒有定下本地藝術品與海外藝術品的比例,但實際上一直以本地的創作為主,較少購藏海外藝術品。館方有既定的準則、程序和機制,諮詢專家顧問的意見,去決定每一項購藏,包括會考慮作品的藝術價值、陳列價值、教育價值及藝術家聲譽等因素,以至於與已有館藏的關係、售價、物理狀況和耐久性等。

 

     康文署每年會視乎是否物色到合適藝術品及能否撥出資源,才決定是否購藏。由於康文署服務範圍甚廣,資源分配須顧及各方面的考慮,能夠用於購藏的資源不多。事實上,該署以往較依賴藝術家和收藏家的捐贈。去年,該署用於購藏本地藝術品的開支約為170萬元。如今,財政預算案建議新增5,000萬的專項撥款用作購買本地藝術家的作品,將有助穩定落實收藏本地藝術作品的長遠策略,加強推動本地藝術。

 

     籌建中的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也已經展開了購藏工作。M+的定位是專注於收藏以及展示20及21世紀的視覺文化,從香港的角度出發,外延至中國以至世界各地,特別是亞洲的不同地區。康文署的博物館和M+博物館會在購藏方面保持溝通,避免館藏種類重疊,兩者的藏品其實可以互相借鑒、互為補足,存在合作的機會,亦從而豐富香港整體視覺文化節目的內容。

 

     這次財政預算案增撥的新資源,對香港藝術家是一個激勵,也讓文化界以至廣大市民更聚焦於本地文化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預期香港的文化藝術將會更多姿多采。

 

     (以上是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3月3日在其網上專欄發表的文章。標題為本網站所加。)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