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兩名香港中文大學視障學生,因學業成績優異,昨獲李朱淑鈞教育基金資助,各獲5000元。但他們說,視障學生的大學生活比中小學時期需要更多支援,政府未有機制幫助他們,預算案亦未正視他們的基本學習需要。
中大首名完全失明學生、社工系一年級的黃嘉濠,兩歲時因眼腫瘤致雙目失明,但憑毅力於高考取得1A2C佳績,成功入讀心儀學系。他說入讀大學後,校方的支援較中學時差,因專上教育普遍欠缺融合教育政策,就連閱讀參考資料的基本學習需求,都未能滿足。他舉例說,中大上學期本安排4名「學生大使」,助他轉譯教材成點字或電子版本,至今學期加至7人,仍未能及時轉譯教材,「有部分教授未有及早上載講義,令學生大使無時間轉譯,而大使們本身亦有功課壓力,不可能要求他們全天候協助」。他目前只能倚靠中學兼大學同學Jacky及在迎新營認識的好友,幫忙轉譯至凌晨三四點。
批預算案基金難助殘障生
另外,中大視障碩士生趙芷媛因先天性青光眼,雙眼視力不足一成。她認同嘉濠說法,指在中大讀了5年,是校內首個用點字顯示器的學生,但一旦儀器壞了,校方不能即時維修,「幸好,現在嘉濠都入了中大,校方加快了更新相關設備」。芷媛又說,修讀的神學碩士課程並不受政府資助,令她無法申請部分視障人士獎學金,以購買點字器材。
對於預算案斥資4000萬元成立SEN(特殊學習需要)專上學生種子基金,嘉濠認為,此舉未有解決殘障生基本學習需要,「要有成績先攞到獎學金,但連閱讀參考資料都有困難,怎能有好成績呢!」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