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浸大政府各持理據長青網文章

2013年03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3月03日 21:35
2013年03月03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就前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分校校舍地皮的發展爭議,發展局和浸大在過去3個月各執一詞,主要涉及兩大爭拗,包括該用地應否保留作教育用途或改作住宅發展,以及土地若維持供教育機構使用,是否有充分理據給予浸會大學作擴建之用。綜合政府向立法會及城規會提交的文件,顯示由於浸大已獲批逾9億元擴充現有校園,擬建中醫院又未有完整方案,使政府對用地交浸大有保留。不過,該地被大學設施包圍及毗鄰浸大宿舍,勢受噪音等規劃限制,即使不考慮地皮應否交予浸大,改建住宅方案也受到區議會及地區人士等多方反對。


浸大規劃舉棋不定 致爭地談判處下風

浸會大學爭奪九龍塘前李惠利校舍用地已7年,但遲遲未獲政府應允。據悉,政府一直認為浸大擴建方案舉棋不定,規劃難令人信服,尤其政府已撥逾9億元供浸大擴充原來校園,暫時又不會收回用作該校視藝校園的啟德前皇家空軍基地歷史建築,浸大在並無缺地的形勢下,在今次的爭地談判中處於下風。有浸大資深教職員指出,浸大管理層當年缺乏規劃,是今次爭取土地的致命傷。


09年計劃李惠利地建中醫院

根據立法會文件,浸大早在2005年起向政府申請九龍塘聯福道地皮,以助長遠發展,而當年的李惠利校舍仍未遷出。直至09年,大學始向食物及衛生局提交「中醫院籌建計劃」建議書,選址李惠利用地,但之後又提議發展宿舍和自資電影學院等。


2011改初衷 12年底重提中醫院

兩年後即2011年,浸大突改變初衷,致函食衛局表示會與尖沙嘴街坊福利會合作,將中醫院改建於尖沙嘴的會址大樓,並提交修訂建議。但到2012年底,浸大又向政府重提在李惠利地皮(南面)建中醫院,7年來方案反反覆覆。


據了解,當年浸大申請中醫院期間,曾先向教育局方面提交建議,但對方把問題轉交至食衛局,未有即時答應,校方擔心失去該用地,才提出其他發展方案,又另覓合作伙伴興建中醫院作第二手準備。浸大在去年底才發現尖沙嘴地段有限制,不適用興建教學醫院,才放棄計劃,重新申請舊地皮及提交建議書,上月再將具體建議呈交政府。


浸大教職員工會發言人杜耀明直言,師生在05年至10年間,一直不清楚地皮的用途詳情;認為今次事件中兩大要害,其一是早年規劃不成熟、不完整,其二是建議未能反映學校實况。他強調會支持大學及學生的行動,但也希望校方可與師生增強溝通,以增用地靈活性。


政府突改用途 建住宅限制多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分校早於2007年已落實計劃搬到將軍澳,聯福道校舍地皮交還政府,浸大早在2005年已和政府展開洽商爭取用地作擴建,政府一直持開放態度,未有作明確答覆。本報發現,轉捩點是特首梁振英上場後宣布「梁十招」增加房屋供應,並把36幅政府設施用地改建住宅地,該地皮才被正式納入住宅發展名單。該地皮為解決規劃限制,亦要增設高度限制及降低地積比,才能配合附近大學氛圍。


浸大早於2005年已爭取李惠利地皮興建宿舍及擴建中醫院,不過逾7年來教育局都未有明確表態,只曾回覆浸大稱理解學生期望,聲明指「將與院校繼續合作,物色地點,包括考慮前李惠利工業學院校舍的建議」。


「梁十招」8月提改建宅 12月始公開

根據政府去年12月向城規會提交的文件,李惠利南面地皮落成改建住宅,是源自特首梁振英的「梁十招」。政府文件指出,為解決切香港迫切房屋問題,梁振英於2012年8月公布中短期增加房屋供應方案,包括將36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改作住宅,名單正式納入李惠利南面地皮。教育局則落實保留校舍北面用地,作高等教育之用。


雖然「梁十招」早於8月公布,但政府延至12月把方案提交城規會,才公開李惠利南面地皮改建住宅決定,事前未知會浸大及區議會,令地區人士均感震驚。


鄰近宿舍 須增高度地積比限制

據規劃署提交的規劃評估,由於地皮鄰近中密度的大學校舍,為保證不影響通風,要為地皮引入50米高度限制,地積比要減至4.5倍,不能用盡該區一般約5倍的地積比。土地由於在聯福道旁,亦要引入噪音緩解措施。


規劃署本周四才會到九龍城區議會介紹規劃,自由黨區議員何顯明表明,會要求政府解釋改劃住宅的必要性,又認為若北面地皮容許建宿舍,南面則不應成住宅,舉例理大在紅磡的宿舍,因學生經常有不同活動被附近豪宅居民投訴,故規劃時應考慮大學需要。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