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9名港人喪命的埃及熱氣球爆炸事故,從肇事熱氣球起飛時的近距離照片所見,載人籃為藤製品,防火能力成疑,狹窄環境卻擠滿約20名旅客。有消防專家指出三大安全隱憂,包括載客籃易燃,假若改用金屬籃或配備滅火筒阻火勢蔓延,或有可能避免慘劇。有英國專家亦批評埃及樂蜀的熱氣球安全成疑,理由是操作員的考勤及熱氣球年檢均太簡陋粗疏。
擠滿人藤籃防火力成疑
本報綜合自由身攝影師Christopher Michel及《蘋果日報》取得的爆炸意外前照片,可見眾死者所乘熱氣球的載客籃以藤所製,四邊圍了黑膠,擠滿約20人之餘,燃料庫和燃燒器距乘客頭頂不足兩呎,亦不見隔火裝置保護。前消防處長林振敏分析後稱,肇事熱氣球載客籃為易燃的藤製品,容易起火,建議以金屬籃代替。
喉管應設漏氣關閥裝置
林續說,一般熱氣球採用的液化石油氣,化成氣體時較空氣重,若有泄漏,容易積聚於載客籃底,「聞到氣味時已積聚了相當分量」,故應在籃底設通風口助排出氣體,而喉管應設安全裝置,一旦漏氣便自動關閉閥門。金科消防顧問技術總監梁錦得建議配備滅火筒,例如一般乾粉滅火筒可有效撲滅由石油氣而起的火勢。
美國資深熱氣球駕駛員史密斯認為,熱氣球載客籃若常備安全帽和滅火筒,可提供一定保障。英美兩地對熱氣球活動有嚴格規管,分別由民航局和聯邦航空管理局管制,除了每年例行檢查,熱氣球每飛行100小時,必須檢查一次;操作員必須持商業飛行員執照;他們要定期接受當局考核,包括操作技巧與安全應變;英國更規定一旦乘客達20人,便須有兩名操作員,營運成本上升下變相令熱氣球少超載。
過去6年曾八度獲埃及當局邀請評核當地操作員的英國氣球及飛船俱樂部主席費爾鄧靈頓(Phil Dunnington)批評,當地熱氣球安全監管太鬆,例如政府未有定期考核操作員技術,另外操作員雖然每年要進行一次飛行測試,但測試卻僅由受聘公司「自我考核」,並不足夠,另他回應本報指英國熱氣球早已要求配備滅火筒以策安全。
擠滿人藤籃防火力成疑
本報綜合自由身攝影師Christopher Michel及《蘋果日報》取得的爆炸意外前照片,可見眾死者所乘熱氣球的載客籃以藤所製,四邊圍了黑膠,擠滿約20人之餘,燃料庫和燃燒器距乘客頭頂不足兩呎,亦不見隔火裝置保護。前消防處長林振敏分析後稱,肇事熱氣球載客籃為易燃的藤製品,容易起火,建議以金屬籃代替。
喉管應設漏氣關閥裝置
林續說,一般熱氣球採用的液化石油氣,化成氣體時較空氣重,若有泄漏,容易積聚於載客籃底,「聞到氣味時已積聚了相當分量」,故應在籃底設通風口助排出氣體,而喉管應設安全裝置,一旦漏氣便自動關閉閥門。金科消防顧問技術總監梁錦得建議配備滅火筒,例如一般乾粉滅火筒可有效撲滅由石油氣而起的火勢。
美國資深熱氣球駕駛員史密斯認為,熱氣球載客籃若常備安全帽和滅火筒,可提供一定保障。英美兩地對熱氣球活動有嚴格規管,分別由民航局和聯邦航空管理局管制,除了每年例行檢查,熱氣球每飛行100小時,必須檢查一次;操作員必須持商業飛行員執照;他們要定期接受當局考核,包括操作技巧與安全應變;英國更規定一旦乘客達20人,便須有兩名操作員,營運成本上升下變相令熱氣球少超載。
過去6年曾八度獲埃及當局邀請評核當地操作員的英國氣球及飛船俱樂部主席費爾鄧靈頓(Phil Dunnington)批評,當地熱氣球安全監管太鬆,例如政府未有定期考核操作員技術,另外操作員雖然每年要進行一次飛行測試,但測試卻僅由受聘公司「自我考核」,並不足夠,另他回應本報指英國熱氣球早已要求配備滅火筒以策安全。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