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財政司長曾俊華昨日發表的財政預算案,若是5年一屆政府的第5份,則其因循保守可以理解,因為夕陽政府理當如此,不過,他昨日發表新一屆政府的首份預算案,理應展現善用資源應對社會面對的問題、推動經濟發展和進步的財政規劃,可惜都付諸闕如。去月,特首梁振英發表首份施政報告,除了土地房屋事務顯露企圖心之外,結合預算案檢視,就其他問題看不到有應對部署規劃,也看不到解決的決心。近年香港社會、經濟以至人口結構等領域,都已經出現深刻轉變和轉型,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理財,顯然欠缺敏感度,使政策規劃落後於實際需要;梁振英打着變革旗幟上台,然而,迄今未見他統率的政府走出窠臼。
派糖已耗2100億元
曾俊華理財因循
曾俊華今年耗費330億元派糖,採用老掉牙做法,打開既有「派糖資料庫」,好像執藥般敷應過去,不少意見認為電費補貼應該鼓勵市民省電,也懶得去想,曾俊華或許認為一貫做法行之有效,毋須改變,但是外界觀之,此乃因循苟且、官僚怠隋的表現。無論如何,連同今次派糖,曾俊華名下派糖耗費已經超過2100億元,出手之闊綽,肯定是歷來財爺第一人。
曾俊華在預算案回應對他只懂派糖、未善用資源的批評,說恆常措施應該由「政策主導,財政配合」。曾俊華對財爺職能的認知,相信真誠認為僅止於此,不過,若只懂得按政策撥款的財政司長,充其量只是帳房先生,與公衆期望和社會需要肯定有落差。實際上,財政司長在特區政府是第三把交椅人物,掌握特區政府財金大權,連金管局管理的以萬億元計外匯基金和相關資產,財爺都是法定負責人;另外,財爺統領財經庫務、商務經濟和發展局等3個政策局,涉及財金、經濟和土地事務,職能重要,所以,憲制上,財政司長若淪為帳房先生,肯定自貶身價。
實際上,以梁錦松任財政司長時的「封套」操作為例,財爺的職能並非全然政策主導、財政配合,反而可起到財政帶動政策的作用。梁錦松任財爺時正值經濟衰退,預算案連年赤字,「封套」主要為部門開支封頂,服膺政府緊縮開支的大原則。所以,梁錦松的「封套」,在財政緊絀時,可以起到遏制新政策的效果,換在財政寬裕的日子,財爺也可以藉「封套」,明示有多少盈餘可用,觸發各部門提出新政策或強化現行政策,供特首與政府討論取捨。
我們指出「封套」的兩面性,皆在說明只要財爺願意、真正地「應使則使」,可以在內部披露有多少錢可用,營造財政帶動政策的效果。但是,曾俊華連年低估財政收入,去年度和本年度更預測有赤字,在赤字預算面前,即使有政策局長想爭取資源推動新政策,都會取態猶豫,因為政府都入不敷支了,何來額外資源?但是,一次又一次證明,曾俊華連年錯估財政收入,而且錯得很離譜,近年,政府政策在應對各方面變遷存在落差,是否與財政收入的「狼來了」有關,值得探究。
另外,即使錯估收入,由赤字變大量盈餘,若曾俊華願意,也可以用財政撥款催生新政策。以應對人口老化為例,增建院舍,縮短有需要長者輪候院舍的時間,應該是既定政策,若曾俊華今年把約600億元錯估收入,撥出100億元,指定作增加院舍宿位之用,請勞工及福利局提供具體方案,難道公衆會反對?曾俊華在預算案描繪人口老化對財政收入、本港競爭力等的影響,顯示他知悉也重視這個問題,但是未能知行合一,在連年巨額盈餘下,寧可做低效派糖的舉措,卻不肯每年撥出資源,為日後的老年社會籌謀。
今年,曾俊華派糖縮水,有中產人士表示不滿,一方面因為他們得益小,最主要是認為政府若提出未來5年推動重大公共政策,需要大量資源,則不派糖也無所謂,但是現在既無大規劃,又少派糖,財政儲備則多達7300億元,他們認為對市民極不公平。這個意見,相信不少中產人士有同感。
曾俊華連年錯估政府收入,過去歸咎賣地收入波動,但是本年度錯估幅度最大的是入息及利得稅,多了248億元,地價收入只較預期多了91億元。納稅人口和公司數量基本固定,錯估程度仍然那麼大,使人懷疑曾俊華的錯估並非偶然失手,而是有根本結構性原因,結果,政府公共財政的公信力遭到挫損。曾俊華帳房先生式的公共理財,不但出現政府坐擁龐大資源卻未能善用以解決社會問題的荒謬局面,市民的怨懟和對政府的不滿,與此也有一定關係。
變革的政府?
需更多具體證明
有政府消息人士說政府無政策,曾俊華作為財政司長,如何用錢?這個說法,有人解讀為反映曾俊華與梁振英各行其是。政圈一直傳聞梁振英與曾俊華不咬弦,是耶非耶,外界不知道。不過,從梁振英發表聲明高度肯定預算案「具前瞻性和有承擔」,而且盡多着墨說明預算案「承接了施政報告」,折射傳聞或許是子虛烏有。不過,無論如何,這份預算案並未能有效應對社會、經濟、人口的變遷和需要,梁振英政府若要說服市民她是一個變革的政府、對變遷和需要有足夠敏感度,就要拿出更多具體證明。
(預算案社評系列•之一)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