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在父母眼中,7歲的熹熹是個文靜被動及不折不扣的「大頭蝦」,凡事愛依賴大人提點,否則不難看到書包變成亂七八糟、文具不翼而飛的景况,父母不以為然,以為他只是喜歡博取父母的注意,直至老師不斷投訴他上課魂遊太空,功課錯漏百出,父母才開始擔心熹熹的學習表現,經心理學家評估後,確定他患上「專注力失調症」。
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
不少家長以為,當孩子被診斷患上專注力失調症,同時代表他有過度活躍症。事實上,專注力失調的孩子並不一定患有過度活躍症,反之亦然。研究顯示每40名學童中便有大約2名患有專注力失調或及過度活躍症。約50至60%患童的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及衝動等特徵均十分明顯,約30至40%的患童具明顯的專注力失調特徵,其餘10%主要為過度活躍及容易衝動的特徵。
專注力失調症孩子的專注力明顯較同齡孩子弱,常見特徵包括﹕容易受周遭環境影響而分心、常遺失日常學習或活動的所需用品、抗拒那些需要全神貫注的事情、容易因粗心大意而犯錯,並且經常不能完成指定任務等。
做事粗心 缺乏條理
由於專注力失調症的孩子往往做事缺乏條理及計劃,因此容易出現虎頭蛇尾的情况。如果孩子在上小學後,持續超過6個月出現上述特徵,並明顯影響他的學習、情緒、社交及家庭關係情緒等,便應安排孩子接受評估。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的成因與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及遺傳有關,屬先天性的腦部功能失調,孩子才會出現不專心、衝動及活動量較高等情况。然而,種種特徵往往容易令家長及老師誤解為孩子「頑皮」、「懶惰」或「存心對抗」,導致孩子在學習及人際關係處處碰壁。
父母及老師如能多了解支持及體諒孩子的困難,不一樣的孩子,也有能力戰勝學習上的困難,發揮潛能。
作者為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臨牀心理學家
陸詠詩
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
不少家長以為,當孩子被診斷患上專注力失調症,同時代表他有過度活躍症。事實上,專注力失調的孩子並不一定患有過度活躍症,反之亦然。研究顯示每40名學童中便有大約2名患有專注力失調或及過度活躍症。約50至60%患童的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及衝動等特徵均十分明顯,約30至40%的患童具明顯的專注力失調特徵,其餘10%主要為過度活躍及容易衝動的特徵。
專注力失調症孩子的專注力明顯較同齡孩子弱,常見特徵包括﹕容易受周遭環境影響而分心、常遺失日常學習或活動的所需用品、抗拒那些需要全神貫注的事情、容易因粗心大意而犯錯,並且經常不能完成指定任務等。
做事粗心 缺乏條理
由於專注力失調症的孩子往往做事缺乏條理及計劃,因此容易出現虎頭蛇尾的情况。如果孩子在上小學後,持續超過6個月出現上述特徵,並明顯影響他的學習、情緒、社交及家庭關係情緒等,便應安排孩子接受評估。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的成因與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及遺傳有關,屬先天性的腦部功能失調,孩子才會出現不專心、衝動及活動量較高等情况。然而,種種特徵往往容易令家長及老師誤解為孩子「頑皮」、「懶惰」或「存心對抗」,導致孩子在學習及人際關係處處碰壁。
父母及老師如能多了解支持及體諒孩子的困難,不一樣的孩子,也有能力戰勝學習上的困難,發揮潛能。
作者為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臨牀心理學家
陸詠詩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