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口老化增政府承擔 擴稅基應對財政需要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27日 06:35
2013年02月2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近日,政府消息人士透露,雖然說財政司長曾俊華在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不會寬減免稅額,以免有更多人跌出稅網,不過,也沒有迹象顯示曾俊華會提出稅制改革。人口老化是清晰明確的趨勢,數年後納稅人口開始逐漸減少,而賣地和印花稅收入受經濟周期影響,波動較大,但人口老化必然令政府在護老、醫療等開支增加,政府必須未雨綢繆,研議改革稅制,擴闊稅基,以應對必然增加的財政需要。


享福利人口愈來愈多

納稅人口將愈來愈少

現在,本港勞動人口約370萬,根據稅務局的資料,2011/12年度薪俸稅納稅人共有152萬,有學者在討論長者生活津貼時,曾經不計算其他稅項,只以津貼開支除以納稅人口作比較,得出在沿用的高齡津貼政策下,2013年每名納稅人平均每年負擔約4679元津貼開支,換言之,每名納稅人每年正在支持一名長者約4個月生果金,加入新的長者生活津貼,每名納稅人將平均每年負擔7580元。可見單就長者生活津貼,隨着人口老化,將來會有更多長者有資格申請,而津貼款額日後很大可能按通脹調整,納稅人的負擔就更重。


2012年的納稅人口,佔20至64歲勞動人口的30.8%,按這個比例,2018年納稅人口會稍微上升3萬至4萬人,之後因為人口老化而持續減少,津貼開支卻逐步增加,這個「減少」與「增加」的背道而馳,數年後除非加稅,否則政府可收薪俸稅會相應減少。所以,擴闊稅基使更多人納入稅網,固然需要研議,不過,在此之前,政府首要保持現有規模的納稅人口,不宜提高免稅額或寬減讓更多人跌出稅網。因為稅項易減難加,現在若寬免讓一些人毋須交稅,他日就較難重新把他們納入稅網。


政府稅務收入主要來自薪俸稅、利得稅、印花稅、投資收入及賣地收入,其中薪俸稅和利得稅較容易預測,其他稅項與經濟周期有密切關係。目前,賣地收入約佔政府總收入約15%,比例不算太高,不過,賣地收入的不確定性,卻牽動着政府的理財哲學,甚或影響推行政策和長遠規劃。近年,賣地所得佔政府收入有低至約2%,也有高至15%,差距之大,具體反映在財政司長經常大幅度預測錯誤,而「賣地收入好,政府財政佳」,對於政府實行高地價政策,無疑有很大誘因。


另外,由於印花稅、賣地和投資收入的不確定性,使政府不敢貿然增加經常開支,但是連年錯估收入而出現的巨額盈餘,卻激發了要求政府派糖的訴求,結果是浪費資源,不但未能紓解問題,反而強化了深層次矛盾。所以,若政府改革稅制,減輕不確定稅項對財政收入的影響,創造出常態的財政環境,或許更有利於政府施政和推動長遠政策。


未雨綢繆

開拓稅源

政府對人口老化的財政承擔必然愈來愈多,需要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應對,即使現在經濟環境好,財政又有盈餘,但是政府還是應該高瞻遠矚,研議改革稅制,擴闊稅基。例如:


(1)加徵股票交易印花稅。過去,政府以跟隨外國趨勢為名,逐步減收股票交易印花稅,現在還剩0.1%,政府應該慶幸未全面取消這個稅項,現在宜研議適當增收,以股市每日成交數百億元計算,增加0.1%就是可觀的收入。股票市場交易活躍,許多人都得益,政府在這方面分一杯羹,是天經地義的事。


(2)開徵奢侈品銷售稅。本港高收入一族購買奢侈品,不會吝嗇於多付一點稅,而不少內地旅客來港掃奢侈貨品,只要稅率恰當,例如5%,又可獲50%退稅安排,實際稅率只是2.5%,相信不會打擊他們來港掃貨的意欲。


今日發表的預算案,即使沒有改革稅制、擴闊稅基的內容,我們仍然期望政府正視這個問題,盡快把此事提上議事日程。因為人口老化,政府怎樣才有穩定而足夠的資源應對,是政府需要回答的問題和善盡的責任。 (財政預算案前瞻社評系列•完)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