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即將向立法會提交政改方案,屆時擺在泛民議員面前的是一個零和抉擇,由他們決定2017年是否落實以普選形式選出特首。按8.31框架的政改方案,雖然與有些人的期望存在落差,不過事已至此,泛民議員對政改不宜停留在擺姿態、喊口號狀態。政治現實是8.31框架不可能改動,在這個前提之下,泛民議員看待今次政改,應以哪一個更可能推進民主進程的抉擇,作為否決或支持方案的準則。
更寬廣角度審視政改
推進民主勿輕言否決
8.31方案原本是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但是今年3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大會議,委員長張德江向大會提交的工作報告包括了8.31決定,而報告獲大會通過,意味着8.31決定已經成為中國最高權力機構的意志,若要修改,只能召開另一次全國人大會議;按現行體制,這是不可能的事。因此,8.31決定已經成為鐵案。另外在北京「兩會」之後,從京城和特區政府傳來的信息都是 8.31決定絕對不會改動,泛民議員一直寄望撤回 8.31決定,或是全國人大會議糾正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錯誤」決定,這些訴求肯定已經落空。若有人仍然認為政改方案會偏離8.31決定的框架,是完全不切實際的奢望。
政府按8.31框架提出由提名委員會篩選參選人的普選方案,對聲言「公民提名、必不可少」的泛民議員而言,方案與他們理想的普選安排有些差距。泛民議員在立法會有27票,只要他們綑綁一起,不調整立場,則政改方案將被否決。近日,政府高層消息表明將向泛民議員撬13至14票,對政改方案夠票通過表示樂觀;由於消息並無披露更多情况,無法評估政府撬票樂觀的說法,是主觀願望抑或有客觀事態支持。
不過,從泛民「飯盒會」議員再一次聯署綑綁,被點名撬票政團的議員就傳媒提問表現強硬、寸步不讓,這與政府的樂觀說法反差強烈,看不到雙方出現交集的可能。這種情况,與今次政改朝野各說各話,從未有過實質、具體、有意義的討論並無二致,反映出政改這麼重要的議題卻糟蹋在口水戰、泥漿摔角之中。這是不少人對今次政改可能出現玉石俱焚結局,感到不值得和不甘心之處。
近期,被認為取態較溫和的民主派人士,仍然不死心地推動政改討論。基本上,這是出於不甘心的心態,只是在目前的泛民整體氛圍,他們顯然是少數派,而鑑於泛民陣營缺乏理性討論空間,暫時未見其他溫和民主派和應。隨着政府提出方案,政改轉入直路,在抉擇關頭,會否有更多溫和取態人士現身,促成泛民陣營就是否「袋住先」來一個大討論,值得留意。
8.31決定不變,政府提出的將是有篩選方案,泛民議員若只從道德高地看待,則他們將會否決方案。不過,若從推進民主進程而言,泛民議員是否以8.31決定為唯一抉擇準則,應有不同角度審視。最簡單直接的有兩方面:一是即使按8.31框架的普選安排,論民主程度,500多萬合資格選民一人一票選出的特首,肯定較由1200名選舉委員選出來的特首更具民主成分;二是若落實普選特首,選舉過程將彰顯選民的當家作主角色,屆時民主氛圍將不一樣。量變帶來質變,而變化會推動民主進程。
中央承諾可優化
爭取泛民支持方案
另外,設若今次否決了政改方案,則普選將在何時、還有沒有機會落實,是需要研判的問題。泛民議員曾經要求否決政改方案,然後重啟政改五部曲,可是中央主導香港政改事務,方案一旦被否決,中央重啟政改程序的機會並不大;即使數年後再開展五部曲,屆時誰可保證會得到較8.31決定更寬鬆的安排?可以這樣說,今次否決政改方案之後,香港民主進程就是一個未知數。處於這樣的局面,與其百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即是先確定了一人一票的普選模式,以此為支點,尋求推動民主進程才是更務實做法。何况在普選特首之後,順理成章就要處理2020年立法會議席全面普選;若政改告吹,立法會普選就更加無期。這些都是泛民議員需要考慮的問題。
按8.31決定制訂的政改方案,由於提委會有篩選程序,成為有形式缺乏實質的普選,政府催谷的所謂「袋住先」,意涵上也反映了這一點。即使通過了政改方案,日後是否有機會優化,是不少人關心的問題。因此,若當局釋出普選安排日後可以修改優化的信息,將可爭取更多市民支持方案,對部分泛民議員或許是轉而支持通過方案的下台階。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泛民議員勿再以8.31決定為檢視方案的唯一準則,中央也不應在方案可以優化方面絕不鬆口。爭取政改方案通過眼前的首要目標,在「日後優化」做文章,尋求妥協,期望可以為政改闖開一條出路。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