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評論:輸出文化需見人性光輝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2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25日 06:35
2013年02月25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甄嬛傳》導演鄭曉龍表示,中國封建思想依然影響今天,他拍攝《甄嬛傳》的本意,原是批判封建制度。他說劇中除了主角甄嬛,基本上都死乾淨,意指「連皇上本人也是制度的犧牲品」。可是該劇這個宏旨似乎並無彰示出來,觀眾只見到甄嬛如何成功上位,並從而探究劇中人怎樣在職場、情場取勝的訣竅。


該劇是以清朝雍正後宮為背景的一個宮廷鬥爭虛構故事。它講述甄嬛經歷一番宮廷的爾虞我詐之後,由進宮時的天真善良妃嬪,變成心懷城府的太后。整部劇充斥着權謀鬥爭和陷害,否定了友情、愛情、親情等一切人類美好情感。妃嬪們為了得到皇上的恩澤,使自己擁有更大的權力,不惜出賣朋友,使朋友流產;為上位不惜拋棄愛人;為陷害他人甚至親自殺死腹中胎兒。


收視高 不代表具普世意義

評論家侯健羽在英國《金融時報》網站中文版撰文,批評此劇宣揚的,是「中國落後的、倒退的價值觀」,認為它即使在中國取得高收視,所引起的社會效應也是負面的,並不能代表它具有普世意義。侯健羽認為,韓國拍攝的《大長今》才是成功輸出文化的例子。該劇同樣描寫陰險宮廷,但醫女長今沒有同流合污或扭曲人性,始終相信正直、善良可以獲得成功。另如日本《阿信的故事》,主角亦讓人看到堅毅致強。


「應先改善社會制度」

他認為,如果中國想輸出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應該首先改善社會制度,讓中國人自己先去相信毋須「厚黑學」,但憑勤奮、堅持不懈和正直,就可達到成功,而中國應通過展示人性之善和美的文藝作品去感動世界、走向世界,而不是讓外國人覺得,這是一個正直的人沒有生存空間,避之唯恐不及的國度。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