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翻查新任大律師公會主席石永泰的資料,發覺在低調中有亮點。除了近來出任海難聆訊委員會代表大律師外,石永泰於2009年曾以公會副主席身分,就當時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現為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的「三權要互相配合」的言論,在《城市論壇》提出反駁,加上時任首席法官李國能宣布退休,社會對法治信心動搖,正與3年後今日的香港不謀而合。石永泰在接受專訪時強調,會繼續向「三權合作」說不,希望這個信息能在社會上繼續發酵。
石永泰出任過5屆大律師公會副主席,在「大是大非」的今年當上主席。即將影響雙非兒童身分、回歸以來第五次提請人大釋法的外傭居港權案,明天將在終院開審,但石永泰依然無壓力。
不罵人失互信
他提及2008年7月,就(現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三權合作」言論,當時以現任律政司長袁國強為首的大律師公會,先後在不同的場合作出反擊,「可能是內地官場人說漏了嘴,但我們不會質疑對方立場,只要將我們的觀點和想法說出來,大眾自有公論,兵來將擋。」他說,不同背景的人會說不同的話,亦有可能跟公會一直相信的法治精神及核心價值不同,但公會不是政治團體,不會揣測對方意識形態及政治背景,公會不會隨便罵人,「一開口罵人,失去互信,別人也無法落台」。近年不斷有官場人物高調地以言論衝擊法治,但石永泰指「香港的核心價值是法治」等如「阿媽係女人」,毋須刻意說明。他說,竟然有人說香港的核心價值是「搵錢」而非法治,故必須提高警惕。
不一定要上街
法律界先後於1999年及2005年就釋法而兩度遊行。問石永泰預計今年要上街嗎?他回應:「我們有很多方法表達意見,不一定要上街,例如何時應有普選, 時間表未必與法律有關,(舉例說假如)普選的門檻太高,那可能會牽涉法律問題,或許便會是我們會遇到的問題。但不希望公會在別人眼中成為另一個專業的政黨,影響公會的公信力。」
來自專出產法官及律政司的Temple Chambers的石永泰,讀書成績彪炳,入行後的師父亦星光熠熠,包括終院首席法官馬道立、首名大律師公會女主席、資深大律師梁冰濂,以及專攻刑事案的資深大律師駱應淦。當年邀請他擔任大律師公會副主席的袁國強,現也當了律政司長。
問石永泰對做律政司長有興趣嗎?石永泰說,律政司長要的技巧不止是法律,政治是要平衡不同的需要,但他現階段仍然對法律本身比較有興趣,律政司長的職位未必適合自己。現時是高院特委法官的石永泰,會否學師父馬道立般專注做法官?石永泰笑說:「我的腎上腺素應該仍可支撐下去,想刺激多一陣。」
明報記者 謝美琳 何偉畧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