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星期港股全線大跌,基本上無處可逃,恒指跌2.82%,國指更跌4.46%,跌市來得相當急勁,本倉則處於中間跌3.8%。原因既有內憂亦有外患,觀乎中資股是全球弱中之弱,內憂明顯是較重要,主要是連續兩日正回購、住房公積金貸款限制收緊引發調控憂慮等。市場由1月份極度自滿,到現在極度憂慮政策風險,不少中資股較高位跌幅達10%甚至逾15%,筆者覺得已有點過度,相信市場會慢慢恢復信心。
溫總堅持調控 內房沽壓大
人行上周兩度正回購約500億元(人民幣.下同),連同到期的逆回購8600億元,全星期資金淨回籠達9100億元。但8600億元全屬節前一周投放,節後收水是例行公事,而正回購500億元影響不大,似是發放信號多於實際意義。事關1月份社會融資總額破紀錄,連帶貨幣供應M2亦急升15.9%,而《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權威渠道消息報道,截至2月17日,4大行新增貸款高達2500億元,遠高於去年2月全月的1800億元水平,人行冀出手避免流動性過剩,以免通脹加速升溫令政策陷於兩難。
至於樓市,1月份70大中小城市逾7成按年上升,官方亦不斷出口術,由新華社評論到溫總亦重申堅持調控,大家爭相拋售內房股,本倉的合生創展(0754)和融創(1918)均見龐大沽壓。
國指RSI低見36
回顧過去10年,每次中央真正調控必定是實質利率處於負數,當前通脹僅2%,存款利率則為3厘,實質利率仍處於1%,這個時候政策逆轉的可能性微。市場反應巨大只因此前太自滿,全不將政策風險放在眼內,心態一下子改變,對股市衝擊自然較顯著。至於內房,去年上半年是低潮期,當前正在復蘇,基數效應必會令升幅較厲害,但1月份升幅最大的廣州亦只有4.7%,其他上升城市的變幅多介乎1%至2%,也看不到有加碼的迫切需要。
經過近3周急跌,國指年初至今已跌逾1%,以中國經濟有所回暖,距離過熱尚有一段時間,是次跌勢應只屬正常調整。以國指RSI低見36,筆者覺得有點拋售過度,除非理財產品出現嚴重問題,否則會很快看到買盤支持,本周決定以不變應萬變。
明報記者 張兆聰
溫總堅持調控 內房沽壓大
人行上周兩度正回購約500億元(人民幣.下同),連同到期的逆回購8600億元,全星期資金淨回籠達9100億元。但8600億元全屬節前一周投放,節後收水是例行公事,而正回購500億元影響不大,似是發放信號多於實際意義。事關1月份社會融資總額破紀錄,連帶貨幣供應M2亦急升15.9%,而《21世紀經濟報道》引述權威渠道消息報道,截至2月17日,4大行新增貸款高達2500億元,遠高於去年2月全月的1800億元水平,人行冀出手避免流動性過剩,以免通脹加速升溫令政策陷於兩難。
至於樓市,1月份70大中小城市逾7成按年上升,官方亦不斷出口術,由新華社評論到溫總亦重申堅持調控,大家爭相拋售內房股,本倉的合生創展(0754)和融創(1918)均見龐大沽壓。
國指RSI低見36
回顧過去10年,每次中央真正調控必定是實質利率處於負數,當前通脹僅2%,存款利率則為3厘,實質利率仍處於1%,這個時候政策逆轉的可能性微。市場反應巨大只因此前太自滿,全不將政策風險放在眼內,心態一下子改變,對股市衝擊自然較顯著。至於內房,去年上半年是低潮期,當前正在復蘇,基數效應必會令升幅較厲害,但1月份升幅最大的廣州亦只有4.7%,其他上升城市的變幅多介乎1%至2%,也看不到有加碼的迫切需要。
經過近3周急跌,國指年初至今已跌逾1%,以中國經濟有所回暖,距離過熱尚有一段時間,是次跌勢應只屬正常調整。以國指RSI低見36,筆者覺得有點拋售過度,除非理財產品出現嚴重問題,否則會很快看到買盤支持,本周決定以不變應萬變。
明報記者 張兆聰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