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法貝熱復活蛋 見證沙俄興衰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24日 12:00
2013年02月24日 12:0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香港政府新聞網】
   法貝熱,一個未必為人熟悉的名字,但他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為俄羅斯皇室製作的復活蛋珠寶擺設卻是舉世知名,這些復活蛋代表着俄羅斯珠寶工藝的巔峰,光芒背後,亦娓娓道出俄國末代皇朝的歷史。

 

   香港文化博物館正舉行本港歷來最大型的俄羅斯藝術展「法貝熱 --- 俄羅斯宮廷遺珍」,展出200多件珍貴的俄羅斯宮廷珠寶和飾物,難得一睹。

 

   卡爾‧法貝熱是當時俄羅斯首屈一指的珠寶首飾匠,也是俄國宮廷御用的珠寶師。據統計,法貝熱公司在1885年至1917年間,共製作了50多枚皇室復活蛋,至今留存42枚,其中四枚在這次展覽中展出。

   復活節是俄羅斯東正教曆法中最重要的節日,除了一系列儀式和宴會,互贈復活蛋也是當時的習俗,象徵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後復活。而法貝熱設計的復活蛋,每隻都獨一無二,為皇室帶來連連驚喜,且勾劃出俄羅斯皇朝不同的歷史片段。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復活蛋」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06年送給皇后的復活節禮物,為了紀念他們在1903年復活節造訪當時的舊都莫斯科而製作。

 

   作品以黃金、白銀、瑪瑙和玻璃等物料製成,分為上下兩部分,底部以克里姆林宮的角樓為創作原型,承托着頂部的復活蛋,造型源自聖母升天大教堂,是俄羅斯沙皇舉行婚禮和加冕儀式的地方。法貝熱選擇以兩座標誌性的建築來創作這枚復活蛋,象徵神權與皇權的結合。

 

面世百年  奏樂依然

 

   香港文化博物館助理館長鄧慶燊指出,觀眾欣賞時,別錯過它的亮點,就是從教堂玻璃窗透視內裡的情況。「我們特別在透明展箱外安裝了射燈,讓觀眾能在特定角度,看到教堂內擺放的陳設。」

 

   這枚復活蛋給觀眾的另一驚喜,是基座的音樂盒,以金鑰匙啟動,便能奏出兩首傳統復活節詩歌。「雖然生產至今已過百年,但音樂盒仍能正常運作,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館長來港準備展覽時,向我們示範以金鑰匙啟動音樂盒,我有幸聽過,聲音仍很清晰流暢。」

 

   1900年面世的「泛西伯利亞火車復活蛋」,是為了紀念全世界最長的鐵路,泛西伯利亞鐵路的興建而製作的。復活蛋的白銀表面刻有整條鐵路的路線圖,蛋內有一列以白金和黃金製成的火車模型,也是靠小鑰匙轉動發條而開動的。

 

   同樣內有乾坤的,還有「亞速之回憶」巡洋艦模型復活蛋,蛋內的巡洋艦模型手工非常精細,連船錨和錨鏈、金絲桅桿都一一仿製出來。這枚復活蛋是為了紀念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兩位王子在1890至1891年的遠東之旅而製作的,當時兩位王子亦曾途經香港。

 

   未完成的「阿列克謝皇儲的星座復活蛋」,可謂見證俄羅斯皇朝的末落,亦為紀念尼古拉二世的兒子阿列克謝皇儲。他原被視為延續皇朝命脈的希望,可是俄國革命的爆發令這個希望破滅。復活蛋上半部是藍色玻璃球,展現北半球的不同星座,原本應鑲以鑽石,但現時卻只見處處空洞。

 

傳情達意  盡顯心思

 

   展出的珍品中,除了盡顯俄國當時的皇室氣派,也凸顯沙皇對家庭的愛護和重視。亞歷山大二世為妻子送上的銀婚紀念日禮物,是一條由九枚橢圓形肖像組成的手鏈,手鏈繪有他自己和八名子女的肖像。

 

   尼古拉二世於結婚十周年時送給皇后的禮物,則是一枚以黃金和鑽石製成的紫羅蘭花,按下花莖上的小按鈕,以黃金造的五塊花瓣便會打開,裡面是他們五名子女的微型肖像,鑲嵌在鑽石畫框內。

 

   這次展覽得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博物館和費斯曼礦物博物館借出270多件秘藏,除了一系列皇室珠寶用器和外交時用的餽贈品外,也有充滿宗教色彩的藝術品。觀眾亦可留意一幅名為「喀山聖母」像,聖母和聖子的外衣以雪白的珍珠拼成,象徵他們的純潔。

 

   同場展出多款俄羅斯民間珍寶,包括銀器、飾物,甚至玩具,觀眾亦可透過一輯約20分鐘的紀錄片,了解卡爾‧法貝熱的藝術及其珠寶王國的興衰,館方亦會舉辦親子和兒童工作坊、講座系列和導賞服務等活動。

 

  「法貝熱 --- 俄羅斯宮廷遺珍」展期至4月29日,詳情可瀏覽香港文化博物館網頁,或致電2180 8188查詢。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