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琪琪至今最無法磨滅的那個晚上,母親坐在住所窗沿,拉着琪琪要帶她一起跳下去。那一刻,琪琪想到親友的愛,想到母親跟她說過很多未了的心願,「還有好多事未完成,好想留在這世上」。她最終無法拉住母親,母親鬆手前留給她的最後一段話,是要她好好活下去。她沒忘記這一約定,走出谷底,積極儲錢念書並計劃學外語,希望有一天能代母親環遊世界。
不自怨自艾 積極參與活動
「媽咪是好樂觀的人,以前常常笑。」17歲的琪琪憶起母親時也露出甜美笑容。琪琪從沒見過父親,自小與母親相依為命,但母親近年受情緒和財務問題困擾,有時更會打罵琪琪,去年4月,母親選擇尋死,擔心琪琪無人照顧,一度想帶女兒同死。
事故之後,同學為她張羅物資,又籌了數千元給琪琪應急。起初琪琪把自己藏起來,不願吃喝、不願見人,但她沒忘記母親臨別的叮嚀,在友人的關心下逐漸走出陰霾。「媽咪這麼辛苦,她有壓力,我尊重她的選擇(尋死)。但我知媽咪其實不想我就這樣跟着她走,不想我跟她行同一條路。所以我要留下來,完成她未完成的事。」琪琪說時熱淚盈眶。在港孤身一人,琪琪由社署監護並安排到宿舍生活。負責琪琪的個案社工潘姑娘表示,琪琪從不自怨自艾,宿舍搞補習班、閒餘活動,琪琪幾乎從不缺席。「好像不想輸蝕般。」潘姑娘笑道。
念中四的琪琪已確立人生目標,希望將來從事酒店行業,或開咖啡店,但最重要是代母親環遊世界,琪琪表示,母親生前很想去旅行,但因健康問題需要長期臥牀。琪琪最想去法國,「媽媽好喜歡甜品,想代她去試」。母親離開了,卻是她活下去的動力。「最想跟她說,我現在活得很好」。
獲社署頒最佳進步獎
目前有724人像琪琪的個案,或因父母雙亡、失蹤、入獄等而不能與家人同住,由社署監顧,社署每年舉辦「壯志驕陽嘉許禮」,琪琪是最佳進步獎得主之一,而15歲的阿權則是最佳成就獎得主之一。阿權原由父親獨力撫養,後因常捱打而被安排入住兒童之家。自5歲起離家生活的他,從前看到別人一家待在一起便傷感,常常致電父親期望見面,但都被繼母攔阻,直至祖母離世,繼母慢慢接受阿權,關係才得以改善,阿權也積極投入新生活,不時獲學校推薦參加交流團及傑出學生獎。「眼前的更重要,反覆思索為什麼件事會這樣發生、停滯不前也沒意思。」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