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說柏林是歐洲數一數二文化多元的首都,大概沒有人強烈反對﹕城裏47萬居民為移民或其後裔,來自約190個國家,佔人口兩成半;柏林自從1979年起,每年舉辦同志嘉年華遊行,並在2001年選出首個公開性傾向的同志巿長。其實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柏林,同樣是個百花齊放的大都會,卻因為1933年希特勒上台,戛然而止。柏林今年便以「多元盡毁」(Diversity Destroyed)為主題,以超過500場文藝活動,回顧柏林當年的社會和文化多元,如何被納粹政權摧毁,藉以肯定包容和民主的可貴。
多元文化遭希特勒摧毁
1920至30年代初的柏林,瀰漫着自由氣息。當時威瑪共和國成立不久,威瑪憲法亦在1919年通過,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廢除貴族銜頭,保障言論、集會和出版自由;工人和僱主亦享有同等權力,擬定工資和工作條件;柏林在威瑪共和時期,進一步確立其「左翼基地」的地位,講求實在的「新客觀」(New Objectivity)藝術運動在柏林開花,古典音樂與當時流行的爵士音樂及舞蹈同樣大行其道,深受平等理想影響的包浩斯(Bauhaus)風格公共房屋落成,愛因斯坦等猶太裔科學家、銀行家等,都在柏林工作。
可是一切,都隨着希特勒上台改變。他在1933年1月就職德國總理後,隨即藉國會大樓縱火案頒布緊急令,限制憲法保障的公民權利,禁制反納粹刊物,拘禁異見者;又展開針對猶太商人的反猶措施,更在柏林附近闢建集中營。希特勒隨後禁止非日耳曼人就業,進一步規限新聞自由,還在舊圖書館外(今Bebelplatz)焚燒馬克思著作等「違反德意志精神」的二萬多本書籍。
面對暴政,許多柏林人都拿出勇氣,拒絕屈從強權。為了紀念這些人,Diversity Destroyed活動單位特別在勃蘭登堡門等10多個地標,展覽200多位曾為自由付出的人物照片和生平;德國歷史博物館亦舉行免費專題展覽,各文化場館也有過五百場展覽、影片播放、戲劇表演等。
Diversity Destroyed
網頁﹕www.berlin.de/2013/en
文﹕郭瑋瑋
多元文化遭希特勒摧毁
1920至30年代初的柏林,瀰漫着自由氣息。當時威瑪共和國成立不久,威瑪憲法亦在1919年通過,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廢除貴族銜頭,保障言論、集會和出版自由;工人和僱主亦享有同等權力,擬定工資和工作條件;柏林在威瑪共和時期,進一步確立其「左翼基地」的地位,講求實在的「新客觀」(New Objectivity)藝術運動在柏林開花,古典音樂與當時流行的爵士音樂及舞蹈同樣大行其道,深受平等理想影響的包浩斯(Bauhaus)風格公共房屋落成,愛因斯坦等猶太裔科學家、銀行家等,都在柏林工作。
可是一切,都隨着希特勒上台改變。他在1933年1月就職德國總理後,隨即藉國會大樓縱火案頒布緊急令,限制憲法保障的公民權利,禁制反納粹刊物,拘禁異見者;又展開針對猶太商人的反猶措施,更在柏林附近闢建集中營。希特勒隨後禁止非日耳曼人就業,進一步規限新聞自由,還在舊圖書館外(今Bebelplatz)焚燒馬克思著作等「違反德意志精神」的二萬多本書籍。
面對暴政,許多柏林人都拿出勇氣,拒絕屈從強權。為了紀念這些人,Diversity Destroyed活動單位特別在勃蘭登堡門等10多個地標,展覽200多位曾為自由付出的人物照片和生平;德國歷史博物館亦舉行免費專題展覽,各文化場館也有過五百場展覽、影片播放、戲劇表演等。
Diversity Destroyed
網頁﹕www.berlin.de/2013/en
文﹕郭瑋瑋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