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文章摘錄:
內地同胞購買力爆炸,面對「來路貨」,卻經常徘徊於自大與自卑之間。上國內的論壇,經常有人講外國商家歧視中國,供應大陸的奶粉和食品都屬次貨,供港的才是好東西。這種空穴來風的傳聞毋須激烈討論,很多人已經默認有這個潛規則。
去年中國銷毀270噸不及格進口奶粉,其中不少是中國企業將奶粉運到外國加工,山寨式貼上外國標籤,冒充洋奶粉重新入口。估計這類「借道海外產品,回歸國內市場」的「假洋奶粉」有近一百多個牌子,商業道德淪喪,國產奶粉要收復失地當然沒可能。
早前官方新華網轉載評論文章,點出核心的企業文化問題。批評每次有奶製品出事,內地企業都只會顧左右而言他,不敢直面輿論,甚至搬民族感情為自己開脫。其實,這一種報喜不報憂的奉迎文化,由上而下,深深植根國內官場商場每一個單位,是解決不了的問題,結果,這種為了短期目標捨本逐末的中國模式,進一步將國內消費者迫到國外去。
全文連結:http://tinyurl.com/bas3p7n
編按:《評台》是免費的評論網站,搜羅內容包括《明報》專欄及其他獨家精彩內容,以加盟店概念經營,按瀏覽量和作者分享營運收益。網址:www.pentoy.hk。
■評台網址:www.pentoy.hk
■評台fb:https://www.facebook.com/pentoyhk
(作者為前記者、主播)
內地同胞購買力爆炸,面對「來路貨」,卻經常徘徊於自大與自卑之間。上國內的論壇,經常有人講外國商家歧視中國,供應大陸的奶粉和食品都屬次貨,供港的才是好東西。這種空穴來風的傳聞毋須激烈討論,很多人已經默認有這個潛規則。
去年中國銷毀270噸不及格進口奶粉,其中不少是中國企業將奶粉運到外國加工,山寨式貼上外國標籤,冒充洋奶粉重新入口。估計這類「借道海外產品,回歸國內市場」的「假洋奶粉」有近一百多個牌子,商業道德淪喪,國產奶粉要收復失地當然沒可能。
早前官方新華網轉載評論文章,點出核心的企業文化問題。批評每次有奶製品出事,內地企業都只會顧左右而言他,不敢直面輿論,甚至搬民族感情為自己開脫。其實,這一種報喜不報憂的奉迎文化,由上而下,深深植根國內官場商場每一個單位,是解決不了的問題,結果,這種為了短期目標捨本逐末的中國模式,進一步將國內消費者迫到國外去。
全文連結:http://tinyurl.com/bas3p7n
編按:《評台》是免費的評論網站,搜羅內容包括《明報》專欄及其他獨家精彩內容,以加盟店概念經營,按瀏覽量和作者分享營運收益。網址:www.pentoy.hk。
■評台網址:www.pentoy.hk
■評台fb:https://www.facebook.com/pentoyhk
(作者為前記者、主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