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編按﹕神話傳說,其實並沒有離我們那麼遠,譬如電影《木馬屠城記》裏的畢彼特和古羅馬,又或者,透過不同的現代創作再現,總會見到一些蛛絲馬迹,其實,不少耳熟能詳的名字,實則是以神話人物命名;神話的魅力動人,因為故事章法天馬行空,卻充滿人生道理的啟迪。香港歷史博物館現正舉辦「探本溯源——美索不達米亞古文明展」,今期我們邀來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張學明,介紹發源於此地、西方現存最古早的神話故事。
《吉爾加美斯史詩》(The Epic of Gilgamesh)是西方最早的史詩,比著名的古希臘荷馬(Homer)的史詩至少還要早一千多年。它是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的重要文化遺產。這個神話的內容包括﹕人與神的衝突和當時的天災、人禍;其實亦即是反映着古代人類如何面對大自然的災害(如洪水、猛獸),又,英雄如何面對挑戰、努力去克服困難險阻,及追尋不死、理想等英雄神話傳說文化。
悲觀的美索不達美亞人
美索位於不達米亞位於幼發拉底河(Euphrates)和底格里斯河(Tigris)之間,位置大約就是現在的伊拉克。西南方是阿拉伯沙漠,東北方是高地,其「肥沃新月彎」(Fertile Crescent)土地常遭東北方強悍的外族入侵。氣候則是變幻莫測﹕有時是酷熱乾旱,突然又會狂風大雨,甚至出現沙塵暴。他們祭天囿澈媬v物叫「Ziggurat」﹕其形狀如金字塔,但只是用泥磚建造,(一些學者認為基督教舊約聖經的巴別塔(Tower of Babel)可能亦受其影響),相對古埃及而言,可見其資源的貧乏。而他們的神話,如《吉爾加美斯史詩》之死後世界是灰暗的,因此,一般史家都認為古代的美索不達美亞人是缺乏安全感的、悲觀的、他們都覺得自己只是神的奴隸而已。
故事的4個段落……
據說《吉爾加美斯史詩》是由蘇美人(Sumerian)的烏魯克(Uruk)國王吉爾加美斯自己講述的,之後,更刻在城牆的泥版上,其對中東地區,尤其是希伯萊,(甚至更遠的東歐希臘)有極大的影響;它亦是我們了解當地的遠古歷史與文化之重要著作。其內容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1. 惺惺相識
第一階段敍述吉爾加美斯是半人半神(三分二神、三分一人)的烏魯克國王,但最初因為自以為自己天下無敵而致殘暴苛政,當地人民遂向眾神求助;於是,創造女神阿魯魯(Aruru)創造了一個半人半獸的野人﹕恩基度(Enkidu)來對付他。在女祭師Shamshat的誘導下,恩基度脫離了野人的生活,到文明的烏魯克城與吉爾加美斯激烈搏鬥,卻不分勝負;結果是互相欣賞,惜英雄、重英雄,結成好友。
2. 斬妖除魔
第二階段講述吉爾加美斯和恩基度結為好友之後,一齊去斬妖除魔,為人民謀幸福,成為人民愛戴的英雄。他們先後打敗了沙漠的獅子,又在日神沙馬什(Shamash)協助下,殺死了杉樹林裏殘害人類的怪獸渾巴巴(Humbaba)。不過,之後愛和戰爭的女神伊斯塔爾(Ishtar)向吉爾加美斯求愛遭拒而怒恨在心,求得天神安努(Anu)派出會帶來旱災及地震的天牛(Bull of Heaven)前往報復,令到很多無辜的人死去,但天牛最終亦遭吉爾加美斯和恩基度殺死。
3. 尋找永生
第三階段講述他倆上述的所作所為得罪了神,恩基度因而受到病死的懲罰。吉爾加美斯悲痛欲絕,亦感到死亡的可怕;遂開始了尋找長生不死的旅程,向烏特納比西丁(Utnapishtim),大洪水唯一的生還者和永生者,請教生死的奧秘。之後,他往海底得到永生之草,但卻給蛇偷吃了。最後,吉爾加美斯只好失望地返回烏魯克。
4. 洪水與方舟
第四階段是吉爾加美斯透過沙馬什創造的生死通道和死去的好友恩基度傾談。恩基度描述了死後世界的灰暗景象,慨歎地府陰間的淒涼生活,最終吉爾加美斯明白到人是不能永生的。不過,這階段亦涉及一個洪水的故事﹕水神伊亞(Ea,又名Enki)為了阻止眾神之神安努試圖用洪水消滅人類而建造方舟,以保護一批動物和人,內容和舊約聖經《創世紀》的諾亞方舟極相似,一些學者認為吉爾加美斯史詩的洪水故事可能是聖經的更早期初本。
一些反思……
從這本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吉爾加美斯史詩》,我有以下的反思﹕
英雄的渺小
人類與大自然(包括主宰人類的神和其他天災等)的衝突﹕我感受到古代人類完全受制於大自然,遇到天災如洪水、地震,都顯得那麼無助、無奈,即使是英雄,也是無能為力。現今雖然已是二十一世紀的科技時代,我仍然覺得人類對比大自然是多麼的渺小!
不過,神話中的英雄如吉爾加美斯,往往不怕艱難險阻,勇於接受挑戰,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實值得敬佩。無論如何,這些英雄仍然盡力去斬妖除魔,為人民謀幸福,因而成為受人民愛戴的英雄。
野性與文明
大自然的野性和文明的代價﹕恩基度本來是一個十分開心、自由自在的野人,但後來被女祭師誘導到文明的烏魯克城,遂失去大自然的野性而進入文明的社會。他與吉爾加美斯的友誼更是值得欣賞,而他們合力對抗猛獸其至眾神,其志可嘉;但恩基度卻因而病死。他臨死時顯然後悔離開了野人在大自然的逍遙生活,使我想到中國道家的哲學,更令我反思文明進步要付出的代價。
其他的反思,例如因拒絕和抗拒天神(或現代的權威)而帶來的代價、天神為了對付吉爾加美斯而創造了恩基度,但他們卻英雄重英雄而成為好友、友誼的微妙和可貴等,因篇幅關係,不能在這裏一一詳細分析了。
總的來說,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吉爾加美斯史詩》是一本西方古代的經典,內容不但反映當地的遠古歷史和文化,更令我感慨良多。我亦深信這本神話會令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反思,非常值得推介。
註: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文﹕mesos意思是中間,o potamo意思是河流(單數),oi potamoi意思是河流(眾數),即「在河流的中間」)
文 張學明
圖 大英博物館托管會
編輯 方曉盈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吉爾加美斯史詩》(The Epic of Gilgamesh)是西方最早的史詩,比著名的古希臘荷馬(Homer)的史詩至少還要早一千多年。它是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的重要文化遺產。這個神話的內容包括﹕人與神的衝突和當時的天災、人禍;其實亦即是反映着古代人類如何面對大自然的災害(如洪水、猛獸),又,英雄如何面對挑戰、努力去克服困難險阻,及追尋不死、理想等英雄神話傳說文化。
悲觀的美索不達美亞人
美索位於不達米亞位於幼發拉底河(Euphrates)和底格里斯河(Tigris)之間,位置大約就是現在的伊拉克。西南方是阿拉伯沙漠,東北方是高地,其「肥沃新月彎」(Fertile Crescent)土地常遭東北方強悍的外族入侵。氣候則是變幻莫測﹕有時是酷熱乾旱,突然又會狂風大雨,甚至出現沙塵暴。他們祭天囿澈媬v物叫「Ziggurat」﹕其形狀如金字塔,但只是用泥磚建造,(一些學者認為基督教舊約聖經的巴別塔(Tower of Babel)可能亦受其影響),相對古埃及而言,可見其資源的貧乏。而他們的神話,如《吉爾加美斯史詩》之死後世界是灰暗的,因此,一般史家都認為古代的美索不達美亞人是缺乏安全感的、悲觀的、他們都覺得自己只是神的奴隸而已。
故事的4個段落……
據說《吉爾加美斯史詩》是由蘇美人(Sumerian)的烏魯克(Uruk)國王吉爾加美斯自己講述的,之後,更刻在城牆的泥版上,其對中東地區,尤其是希伯萊,(甚至更遠的東歐希臘)有極大的影響;它亦是我們了解當地的遠古歷史與文化之重要著作。其內容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1. 惺惺相識
第一階段敍述吉爾加美斯是半人半神(三分二神、三分一人)的烏魯克國王,但最初因為自以為自己天下無敵而致殘暴苛政,當地人民遂向眾神求助;於是,創造女神阿魯魯(Aruru)創造了一個半人半獸的野人﹕恩基度(Enkidu)來對付他。在女祭師Shamshat的誘導下,恩基度脫離了野人的生活,到文明的烏魯克城與吉爾加美斯激烈搏鬥,卻不分勝負;結果是互相欣賞,惜英雄、重英雄,結成好友。
2. 斬妖除魔
第二階段講述吉爾加美斯和恩基度結為好友之後,一齊去斬妖除魔,為人民謀幸福,成為人民愛戴的英雄。他們先後打敗了沙漠的獅子,又在日神沙馬什(Shamash)協助下,殺死了杉樹林裏殘害人類的怪獸渾巴巴(Humbaba)。不過,之後愛和戰爭的女神伊斯塔爾(Ishtar)向吉爾加美斯求愛遭拒而怒恨在心,求得天神安努(Anu)派出會帶來旱災及地震的天牛(Bull of Heaven)前往報復,令到很多無辜的人死去,但天牛最終亦遭吉爾加美斯和恩基度殺死。
3. 尋找永生
第三階段講述他倆上述的所作所為得罪了神,恩基度因而受到病死的懲罰。吉爾加美斯悲痛欲絕,亦感到死亡的可怕;遂開始了尋找長生不死的旅程,向烏特納比西丁(Utnapishtim),大洪水唯一的生還者和永生者,請教生死的奧秘。之後,他往海底得到永生之草,但卻給蛇偷吃了。最後,吉爾加美斯只好失望地返回烏魯克。
4. 洪水與方舟
第四階段是吉爾加美斯透過沙馬什創造的生死通道和死去的好友恩基度傾談。恩基度描述了死後世界的灰暗景象,慨歎地府陰間的淒涼生活,最終吉爾加美斯明白到人是不能永生的。不過,這階段亦涉及一個洪水的故事﹕水神伊亞(Ea,又名Enki)為了阻止眾神之神安努試圖用洪水消滅人類而建造方舟,以保護一批動物和人,內容和舊約聖經《創世紀》的諾亞方舟極相似,一些學者認為吉爾加美斯史詩的洪水故事可能是聖經的更早期初本。
一些反思……
從這本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吉爾加美斯史詩》,我有以下的反思﹕
英雄的渺小
人類與大自然(包括主宰人類的神和其他天災等)的衝突﹕我感受到古代人類完全受制於大自然,遇到天災如洪水、地震,都顯得那麼無助、無奈,即使是英雄,也是無能為力。現今雖然已是二十一世紀的科技時代,我仍然覺得人類對比大自然是多麼的渺小!
不過,神話中的英雄如吉爾加美斯,往往不怕艱難險阻,勇於接受挑戰,他們不屈不撓的精神,實值得敬佩。無論如何,這些英雄仍然盡力去斬妖除魔,為人民謀幸福,因而成為受人民愛戴的英雄。
野性與文明
大自然的野性和文明的代價﹕恩基度本來是一個十分開心、自由自在的野人,但後來被女祭師誘導到文明的烏魯克城,遂失去大自然的野性而進入文明的社會。他與吉爾加美斯的友誼更是值得欣賞,而他們合力對抗猛獸其至眾神,其志可嘉;但恩基度卻因而病死。他臨死時顯然後悔離開了野人在大自然的逍遙生活,使我想到中國道家的哲學,更令我反思文明進步要付出的代價。
其他的反思,例如因拒絕和抗拒天神(或現代的權威)而帶來的代價、天神為了對付吉爾加美斯而創造了恩基度,但他們卻英雄重英雄而成為好友、友誼的微妙和可貴等,因篇幅關係,不能在這裏一一詳細分析了。
總的來說,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吉爾加美斯史詩》是一本西方古代的經典,內容不但反映當地的遠古歷史和文化,更令我感慨良多。我亦深信這本神話會令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反思,非常值得推介。
註: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文﹕mesos意思是中間,o potamo意思是河流(單數),oi potamoi意思是河流(眾數),即「在河流的中間」)
文 張學明
圖 大英博物館托管會
編輯 方曉盈
fb﹕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