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團體促善用天橋底 倡建臨屋藝術場所長青網文章

2013年02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2月15日 21:35
2013年02月15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婉嫻聯同文化人胡恩威等,組成「天橋底行動」,建議政府善用全港近2000條行車或行人天橋底,用作興建臨時房屋、青年旅舍或文化藝術表演場地等。他們將研究各區天橋底的可行用途,並向政府提出建議,又指各區區議會可運用1億元重點工程撥款,將天橋底改作不同用途。


研全港2000天橋底可行用途

陳婉嫻聯同胡恩威及中大建築學院副教授鄭炳鴻,成立組織「天橋底行動」,推動政府善用天橋底,他們指出,全港共有1213條行車天橋及693條行人天橋,當中不少具發展潛力,但政府至今沒作規劃,認為是浪費空間,故希望改變社會及政府觀念,將天橋底功能發揮,變成文化、工業等的新天地。


記者會昨於發展局轄下的「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旁舉行,他們指出,一般大型天橋都有約6米高的橋底空間,如起動九龍東的辦事處便由兩層貨櫃改裝而成。鄭炳鴻表示,期望以九龍東作誘發點,將天橋底變成文化醞釀區,可作文化藝術團體的工作室或表演場地;或可興建青年宿舍等。


陳婉嫻:橋底宿舍勝劏房籠屋

陳婉嫻建議,可在天橋底改裝貨櫃作臨時房屋,讓基層居住,交非政府組織營運,以近似青年宿舍的模式運作,她以九龍東作例,表示該處有海景,相信居住環境遠較籠屋、劏房好,「天橋底可能好嘈,如果你住過(北角)城市花園就知道,城市花園嘈(過)這裏10萬倍」。天橋底行動會在各區發掘可發展的天橋底,着手規劃可行方案,並向政府提出具體建議,他們將約見發展局商討,期望6個月內有具體回覆。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