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蛇王與蛇店總予人神秘感,陳設老舊的蛇店中蛇羹香氣引人垂涎,但以紅字寫着「毒蛇」的木箱,卻讓人又怕又好奇。蛇年剛至,這個帶點神秘與傳奇的行業已步入夕陽,但蛇后周嘉玲一家經營蛇店逾半世紀,卻憑着創意殺出重圍,包括研發色香味俱全的現代蛇宴,售賣數千元一個的時尚蛇皮手袋等。蛇后一身本領背後,其實只為養活家人,人生就是這樣簡單。
「蛇王協」由嘉玲姐父親周祥於1960年創立,在深水埗鴨寮街見證蛇業興衰。為何取名「蛇王協」?「協字有3個力,是一家人同心協力的意思。」周嘉玲如是說。她是大姐,有1妹5弟,名副其實的七小福,開業時最小的弟弟僅1歲。就是這間不足400呎的小店,養大了她們7兄弟姐妹。
嘉玲姐回憶開店初時生意慘淡,連買菜錢也拿不出來,她便每早凌晨4時到西環街邊賣蛇,還到酒樓蛇宴上賣蛇膽,免費表演兼宣傳,她說:「最初也掙扎過,但想通了又不是去偷去搶,而且連房子也抵押了買舖位,生意若不成,連屋也沒得住。」
初入行曾嚇得落荒而逃
後來「少女蛇王」由酒樓表演到上電視,轉眼20年,接受過無數訪問。記者說要拍照,嘉玲姐便取出一條4呎長已剝牙的毒蛇,邊做訪問邊把玩,談笑自若。蛇王生擒毒蛇,外界看來如空手入白刃般瀟灑,但女蛇王坦言她入行之初,原來也是個怕蛇少女。
有一次,蛇箱溜出一條已剝牙的過山烏,嘉玲姐嚇至花容失色逃至後巷。19歲那年,她更曾被碗口粗的大蛇咬住虎口,自行扳開血盆大口不果,忍了5分鐘才向父親求救:「本來都驚㗎,但阿爸都得,點解我唔得?頂硬上,慢慢就慣。」
當年的怕蛇少女已成為現時唯一警方「御用」的女蛇王,但蛇業走下坡,蛇店生意額只及以前四成。嘉玲姐解釋,蛇店最大客源是酒樓,但吃蛇的人愈來愈少,酒樓都不做蛇宴,加上工廠北移,少了廠家包蛇宴請客,內地蛇肉供應又少,生意難做。因此嘉玲姐積極開發不同產品,笑言:「人不做我做,殺出新血路嘛!」
食客減酒樓不辦蛇宴生意大減
店門有一個陳列櫃,放滿蛇皮手袋。蛇店還有售蛇皮銀包,索價120至4,000元不等。嘉玲姐說部分手袋屬自家設計,蛇皮大都是店裏劏蛇剝下的,蟒蛇皮則由東南亞領牌進口,再交予工廠加工,吃蛇羹還能順道買手袋,全港可能只此一家。
劏蛇剝皮製手袋 售價達4000
嘉玲姐也與弟弟們研發特色菜式,店內有一面貼滿菜單的牆,旁邊櫃裏有三蛇膽陳皮、川貝等保健食品。蛇羹堅持真材實料,配上自家切的檸檬葉,她強調:「要用唐檸才好吃,泰國的太硬。」生意難做,對能否守下去,嘉玲姐笑得淡然:「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吧,守到便守。」訪問做了兩小時,記者見嘉玲如常忙得團團轉,一會兒接電話,一會兒為客人落單,父親傳下的生意她若不着緊,又豈能守到今天?
明報記者 黃熙麗 樊銳昌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