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每個人期待的退休生活不同,但為基本吃穿用度準備一份退休儲備必不可少。早前有調查顯示,市民理想退休儲備金額的中位數為604萬元,這並不是一筆小數目,自認儲備不足的人士佔比也高達55%。除精明打理強積金外,填補退休儲備的缺口也勢在必行,其中以保本和收息為主的年金計劃,尤其適合一些希望於退休後每月仍有穩定收入的人士。
年金計劃的運作是,在特定投資年期(3年、5年、10年或更長)按年或按月繳付保費,期滿後從保險公司定期(每月或每年)領取入息。一般而言,計劃參加者領取的入息包括三部分,首先是保證每月入息,每個計劃適用不同標準的每年保證回報率,例如美國萬通目標必達年金儲蓄計劃的每年保證年利率為3.65厘(適用於已生效滿15年或以上的保單);其次是非保證入息,因應非保證紅利及累積利息而異;最後是保證退休獎賞,價值通常為數倍於每月保證年金的金額。
領取入息的方式也有不同選擇。最常見的是每月收取固定的年金金額,同時還有以出於抗通脹考慮的入息逐年遞增的年金(例如每年遞增5%)。另外,受保人也可選擇包含保證期的年金,假設保證期為20年,則即使受保人於保證期內身故,計劃會繼續派發年金予指定受益人,直至保證期終結。
現代人壽命愈來愈長,不少年金計劃也都提供超長期保障,入息期直至90歲、99歲,甚至直接訂明「終身入息」,每期入息不會減少,確保安享晚年。供款期的選擇也比較多,已經接近退休的人士可以盡量挑選繳付保費期較短的計劃,如友邦「年金寶」這種規定繳付期長達12年的計劃就不適用。
及早供款 充分發揮複息威力
年輕人及早供款,也較有裨益,可以讓資金在提供入息前不斷滾存生息,增加整體回報。匯豐「退休收入年金計劃」提供的例子正好說明上述情况,假設受保人均為每月繳付1.5萬元保費、供款期10年、入息期10年的人士,假設他於供款後增加5年的儲蓄期,計及保證回報及非保證回報及獎賞後,他的整個保單期回報率由130%提高至155%,以過去20年平均通脹2.6%計,複息效益跑贏通脹。
另外,市面上絕大多數年金計劃均同時提供人壽保障,而除此之外,不少計劃還免費提供諸如末期疾病保障、失業延繳保費等其他非常實用的附加保障,例如,末期疾病保障允許不幸罹患末期疾病的受保人提前領取身故賠償額,可以使其在有生之年接受更好的治療;失業延繳保費保障則提供給失業人士長至1、2年的保費假期,避免因斷供打亂退休計劃。
明報記者 王小青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