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一名由明愛醫院轉到瑪麗醫院治療的心衰竭病人,在瑪麗手術室接駁「人工肺」維生儀器後情况反而轉差,最終不治。有關的調查報告已完成,直指事故是處理「人工肺」的醫生護士,沒有將輸氧喉管接駁妥。報告建議醫院落實由專職負責「人工肺」的灌注師,或由負責「人工肺」的醫生護士,協助護送病人往不同樓層。
該名病人因急性心肌炎及心跳減慢,今年8月22日由明愛醫院轉往瑪麗醫院,被安排到手術室接駁「人工肺」維生儀器,手術後病人轉至心胸外科深切治療部,但病况反而轉差。檢查發現「人工肺」的輸氧喉管並無接駁,醫護隨即重新接駁喉管增加血含氧量,惟病人在28日死亡。
倡專人護送駁人工肺病人
調查事故的委員會指事件中的醫生護士,對運送接駁「人工心肺」系統工序轉變的溝通不足,部分醫護對處理「人工心肺」系統認識不足,致輸氧喉管無接駁妥當。此外,接駁系統上的血氧飽和濃度分析儀器的警報響鬧,聲量為48.5至52分貝,在環境噪音約50至70分貝的病房,報告指警報響鬧聲量低,故醫護人員不易察覺。
警報聲不夠響
報告提出5項建議,包括設立溝通架構,令所有醫護必須知悉操作工序的轉變;落實由灌注師或「人工心肺」專責醫護,協助護送病人往不同樓層;研究購置設有較大聲量警報響鬧裝置的血氧飽和濃度分析儀器。
瑪麗接納 稱已推改善措施
瑪麗醫院表示,接納調查結果及建議,並已推行培訓及更新清單等改善措施,醫院會視乎需要啟動人事程序跟進個案。醫院已向死者家屬交代報告內容,並再向他們致以深切慰問。
該名病人因急性心肌炎及心跳減慢,今年8月22日由明愛醫院轉往瑪麗醫院,被安排到手術室接駁「人工肺」維生儀器,手術後病人轉至心胸外科深切治療部,但病况反而轉差。檢查發現「人工肺」的輸氧喉管並無接駁,醫護隨即重新接駁喉管增加血含氧量,惟病人在28日死亡。
倡專人護送駁人工肺病人
調查事故的委員會指事件中的醫生護士,對運送接駁「人工心肺」系統工序轉變的溝通不足,部分醫護對處理「人工心肺」系統認識不足,致輸氧喉管無接駁妥當。此外,接駁系統上的血氧飽和濃度分析儀器的警報響鬧,聲量為48.5至52分貝,在環境噪音約50至70分貝的病房,報告指警報響鬧聲量低,故醫護人員不易察覺。
警報聲不夠響
報告提出5項建議,包括設立溝通架構,令所有醫護必須知悉操作工序的轉變;落實由灌注師或「人工心肺」專責醫護,協助護送病人往不同樓層;研究購置設有較大聲量警報響鬧裝置的血氧飽和濃度分析儀器。
瑪麗接納 稱已推改善措施
瑪麗醫院表示,接納調查結果及建議,並已推行培訓及更新清單等改善措施,醫院會視乎需要啟動人事程序跟進個案。醫院已向死者家屬交代報告內容,並再向他們致以深切慰問。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