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股受惠內地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轉好,加上金管局昨日兩度出手接46億港元買盤,反映熱錢持續流入。在中資股發力下,恒指昨日低開後彈升180點,最終收報21,821點。同時,大市氣氛較周初更活躍,成交額重上500億元水平以上。
昨晚美國公布的10月ISM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ADP私人機構招聘人數及上周新申領失業救濟人數表現均勝預期,刺激美股節節上升,截至昨晚11時15分,道指報13,237點,升141點。在紐約買賣的港股ADR(預託證券)普遍上揚,匯控(0005)報78.2元,較港收市升1.6元。中壽(2628)亦升0.2元,報23.6元。
美數據全面向好 道指漲141點
熱錢流入香港,令港元的需求持續,兌美元匯價走強,昨日在7.7502元的高位徘徊。金管局昨日需要兩度入巿承接港元買盤,分別於中午12時45分及下午6時半公布,在公開巿場各沽出23億港元,合共注資46.5億元。自上月20日起,已向市場注資8次,共244.6億元。
恒生銀行(0011)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李慧敏認為,熱錢流入主因歐美各國央行,推行量寬措施所致。由於歐美股市已累積不少升幅,港股相對而言升幅有限,因而流入。再加上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下,資金流入本港投資。
她又表示,若各國央行繼續推行量寬措施,相信資金會維持流入亞洲,去尋求投資機會。不過她補充,目前本港銀行結餘約為1700億元,股市成交額約500億元,故熱錢流入情况並不算嚴重。
恒生﹕歐美量寬 資金湧入亞洲
港股11月首個交易日上揚,恒指昨日低開近70點後,在中資股支撐下拾級而上,而成交額較上日增加22.4%至587億元。當中受惠內地PMI重返「榮枯線」之上,資金追逐與經濟周期相關的板塊。其中信義玻璃(0868)及中國玻璃(3300),分別升9.2%及6.5%。紙業、水泥及金屬股等,亦普遍做好(見表)。即月期指收市較現貨高水36點。
大市自10月開始呈現升勢,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近日多了散戶入市,但以短炒為主。他指出,散戶早前跟從港股走勢,追入中資金融股、香港地產股及水泥股等,但不敢持貨太久。他們通常獲利後就隨即沽出,轉炒其他板塊。
耀才證券(1428)行政總裁陳啟峰亦指出,散戶較「後知後覺」,之前要確認大市升勢,故多數在恒指升至21,000點的水平才跟入。他又指出,散戶開始跟進一些股價落後的二三線股份。
明報記者 岑梽豪、陳悅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