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綠色生活﹕天然酵母發霉日記長青網文章

2012年09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9月16日 06:35
2012年09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沉迷咖啡的,對三合一即溶咖啡瞧不上眼,他們從選擇咖啡豆開始,然後找專人烘焙,不加糖不加奶喝,為的,是品嘗咖啡的真正味道。


沉迷麵包的,對坊間加了添加劑,款式千變萬化的麵包看不上眼,他們喜歡親自搓麵粉,甚至親自培育酵母菌,為的,亦是追求麵包的原始真味,物理學碩士KC就是其中一人,「用天然酵母做出來的麵包,味道寧舍不同,有麵包味,口感濕潤煙韌。」


麵包機的流行,吹起一股自製麵包風,用的多數是乾酵母,特性是發酵速度快又方便,符合香港人講求效率的要求,說到風味卻失了分。


培育天然酵母雖然要花時間和心機,但要知道,好吃的東西,永遠是要用時間換來。


走過中環鴨巴甸街,有一間麵包店叫Levain Bakery,Levain正是法文酵母的意思,店主KC堅持做成本高,製作複雜的天然酵母麵包,讓更多人認識麵包應有的原始真味。記者訪問前做了些資料蒐集,兩三個朋友不約而同說,「培育天然酵母很容易,找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放在樽裏加些水,擺放數天,加些麵粉就可以製麵包」事實?要做得好,並非想像中簡單。


餵酵母寶貝麵粉

訪問地點在KC的麵包工場,員工各自在做不同麵包,KC在工場內滿場飛,時而問員工A麵包落了天然酵母沒有,問員工B有沒有餵酵母麵粉,對他的酵母寶貝極為緊張。若要形容他對製作麵包的熱愛程度,「沉迷」是最貼切不過的形容詞,他對歐陸式麵包的鍾愛,始自大學年代,偶然機會下,一吃愛上,愛它們有麵包的原始味道,港式麵包如腸仔包、雞尾包、菠蘿包,又鹹又甜,在KC心目中,這些都不算是真正麵包。


KC對麵包的堅持及要求,由親自製作的體驗開始,「5年前我爸買了一個焗爐回來,本來只打算焗飯焗意粉,後來他貪得意整麵包,每次都失敗收場,我接手嘗試,看了很多麵包書,許多都信不過,因為難整得好,更加覺得有挑戰性。在屋企製作麵包,不放添加劑,付出時間和心機製作,儘管器材不完善,做出來的味道都好過出面買到的。」為了要做到心目中的美味麵包,這位物理學碩士,曾走到麵包連銷店做麵包學徒,打好做包基本功,在家經常實習,早餐晚餐也以包代飯。


麵包要靚 酵母要準

後來他發覺,要吃到麵包天然味道,得要從酵母入手。他最初製作天然酵母猶如做實驗般,用什麼麵粉、多少麵粉、水的比例是多少、發酵時間長短,發酵溫度,做了不同組合的測試,每天記錄溫度、濕度、酵母變化,經過反覆失敗與嘗試,KC終於培育出最活躍發酵成功率高的天然酵母菌,5年後的今天,他仍然在測試中,微調比例,甚至將傳統製作天然酵母的做法次序調轉,嘗試做出來的麵包味道會否不同。


文 李佩雯

圖 葉思雅

編輯 蔡曉彤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