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她,今年10歲,住中環半山,平日有傭人服侍;他,今年9歲,家住深水埗唐樓,廁貼廚,必須「辦完公」才可開爐煮食。她曾經養過巴西龜,卻因「太髒」而不碰一下;他家中的「寵物」卻是老鼠、曱甴和四腳蛇。《窮孩子•富孩子交換日記》(下稱日記)訪問了8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7至13歲孩子,根據他們的生活,幻化成書中兩名主角﹕中產女孩樂怡和基層男孩天柱。透過交換日記形式,將香港貧與富的生活展現出來。
8個孩子變書中兩主角
日記透過中產女孩樂怡和基層男孩天柱的純真日記,探討社會對貧富懸殊的關注,同時探討在小朋友的成長過程中物質的重要。
儘管兩名小朋友在物質擁有上截然不同,樂怡除了有電腦做功課外,還有一部iPod touch來玩遊戲,而天柱的電腦則是陳列品,媽媽儲蓄了很久才買到。但他們的生活同樣純真快樂,因為小孩的願望非常簡單﹕希望父母能陪伴在側,一起玩耍。
在書末,作者更訪問了不同專家,如社工及教師等,從社會、經濟、兒童心理學等角度去探討貧富懸殊問題,作出反思及建議。
梁紀昌﹕適合家長一起閱讀
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表示,此書透過中產和基層兩種不同角度去探討貧富問題,比較全面,而且富啓發性,適合家長陪同子女一起閱讀,「中產家長可以讓子女知道他們很幸運,應該珍惜擁有的一切;基層家長亦可以鼓勵孩子訂立目標,發憤做人,日後享受現代人應有的生活質素」。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社工李焯森表示,此書能側面反映出社會貧富情况,希望各界能多關愛社會上有需要人士。他又指許多基層人士需要省衣節食,「曾經有新移民家庭,要求13歲的兒子與其9歲的弟弟同讀小二,好等二人同用一套書本,節省書簿費」。
明報記者 翟翠婷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