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昨日回吐,恒指跌215點,報19,239點。港股之所以回吐,主要是因為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前日發表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的時候,並無明確表示會推出QE3(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向市場潑了一大盆冷水。不過,筆者認為,聯儲局處理危機的做法往往是先發制人,因此,當局繼續按兵不動,反映美國以至外圍經濟前景並非太壞,意味現時或是趁低吸納一些經濟周期敏感股的機會,其中碼頭股中遠太平洋(1199)次季業務的按季表現大有機會由谷底回升,值得注意。
碼頭業務 首季錄不俗增長
中遠太平洋的主要業務,第1部分是碼頭業務,貢獻集團去年純利多達44%,第2部分是集裝箱製造業務(來自集團手上持有21.8%股權的中集集團),貢獻集團去年純利28%,第3部分是集裝箱租售管理業務,貢獻集團去年餘下純利。
撇除集裝箱業務 首季實多賺23%
事實上,中遠太平洋的碼頭業務,於首季其實繼續錄得不俗增長,期內碼頭總吞吐量按年上升11.5%,集團首季純利之所以按年下滑20.6%至約7715萬美元(約6億港元),主要是受集裝箱製造業務純利大幅倒退79.2%所拖累,撇除這部分業務的影響,集團首季純利其實按年上升23%。
展望集團次季業績,中遠太平洋近日公布,集團今年上半年的碼頭吞吐量按年上升10.8%,反映即使面對歐債危機於期內惡化,其碼頭業務於次季仍然維持良好的增長勢頭。此外,據高盛資料顯示,中集集團20呎標準集裝箱(TEU)的銷量,已由首季的平均每月7萬個,回升至4、5以及6月份的10萬、14萬以及14萬個,每個TEU的銷售均價,亦已由首季的2300至2400美元,回漲至2500至2600美元。換言之,來自集裝箱製造業務的負累已減輕,有利集團次季業績按季反彈。
明報記者 崔競文
碼頭業務 首季錄不俗增長
中遠太平洋的主要業務,第1部分是碼頭業務,貢獻集團去年純利多達44%,第2部分是集裝箱製造業務(來自集團手上持有21.8%股權的中集集團),貢獻集團去年純利28%,第3部分是集裝箱租售管理業務,貢獻集團去年餘下純利。
撇除集裝箱業務 首季實多賺23%
事實上,中遠太平洋的碼頭業務,於首季其實繼續錄得不俗增長,期內碼頭總吞吐量按年上升11.5%,集團首季純利之所以按年下滑20.6%至約7715萬美元(約6億港元),主要是受集裝箱製造業務純利大幅倒退79.2%所拖累,撇除這部分業務的影響,集團首季純利其實按年上升23%。
展望集團次季業績,中遠太平洋近日公布,集團今年上半年的碼頭吞吐量按年上升10.8%,反映即使面對歐債危機於期內惡化,其碼頭業務於次季仍然維持良好的增長勢頭。此外,據高盛資料顯示,中集集團20呎標準集裝箱(TEU)的銷量,已由首季的平均每月7萬個,回升至4、5以及6月份的10萬、14萬以及14萬個,每個TEU的銷售均價,亦已由首季的2300至2400美元,回漲至2500至2600美元。換言之,來自集裝箱製造業務的負累已減輕,有利集團次季業績按季反彈。
明報記者 崔競文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