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官不了解內地 蹉跎15年長青網文章

2012年07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7月17日 21:35
2012年07月17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回歸15年,粵港合作亦隨着《CEPA補充協議九》等一連串惠港措施踏上新台階。但經過了15年,粵港關係是否真的融洽?前港府駐粵辦主任梁百忍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直言可以做得比現在更好,他更勸告香港政府主動多走一步,讓兩地真正了解彼此,不要再蹉跎歲月。


現於尚策顧問有限公司任董事兼首席顧問的梁百忍,加入公務員團隊30年,2003年開始在廣州擔任香港駐粵辦主任,3年前退休。他慶幸自己有機會派駐廣州,與內地官員直接接觸。「過去10年,很多政府同僚仍然不了解內地,就是因為他們沒機會」。


不了解內地習慣 CEPA實效打折

他認為,粵港合作往往「口惠而實不至」的原因是互不了解,香港政府、部分社會團體及人士有一個通病,就是不願意主動去了解內地以及給機會內地去了解香港。


他以CEPA為例指出,因為香港公務員不了解內地行政習慣,所以縱使開放的領域愈來愈多,但到實際執行層面便會出現種種問題,亦即所謂「大門開,小門不開」。「CEPA出發點是好的,效果也有,但與預期卻有落差,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星大學辦市長班 搞好中星官員關係

令梁百忍有更深體會的是2005年,一間新加坡的大學透過新加坡駐廣州領事找他,請教如何跟當地官員接觸,加強合作關係。「結果,這間大學已經每年舉辦市長班,內地省市,特別是西部的官員都去上,他們跟新加坡的關係比跟香港更好。而香港呢?只是教育交流都有阻礙」。


梁百忍所指的,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公共管理碩士課程,由南大和中國各省市組織部合作開辦,主要課程包括東西方公共管理理論、新加坡公共管理模式和操作、城市規劃和廉政建設等。


「被邊緣化」說法可笑

了解是雙向的,香港政府不願了解內地,另一方面,內地官員也不敢了解香港。「曾有幹部跟我說,寧去新加坡學習對方的行政理念也不敢來香港,為什麼?怕被人說過來干預香港行政,破壞一國兩制。」


他認為,只有粵港之間理解對方的行政、理念,取長補短,兩地才能有真正可以落實到民間的合作,否則就算現在談到金融合作也只會問題依舊。


「金融是香港最強的一環,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內地在金融上發展,而得着是內地龐大的金融規模.......說什麼被邊緣化、搶走中環是可笑的,只有自己不肯進步才會看不過眼別人進步」。


「作為退休公務員,我認為港府有責任帶頭去加強了解,但不能單靠政府,其他專業團體、社會各界也應該如此」。


明報記者 陳子凌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