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踏入炎炎夏季,天氣熱得令人難受,不過在內地設廠的港商卻正經歷寒冬,無論是玩具、鐘表、汽車零部件還是紡織行業的港商,都表示訂單按年跌三成或以上(見圖)。據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估計,今年珠三角港商倒閉會大幅飈升7倍,捱不過出口寒流而結業的港商從過去每年約300至400間,大增至逾2000間。
據廣東省的資料,省內港商開設的工廠有5.7萬家。記者就上半年訂單情况向多個行業的廠商打聽,無一不叫苦連天,本身在做鐘表的劉展灝概括指出,「視乎本身行業或者那間廠有多依賴出口到歐美的市場,一般都下跌5%至30% 」。
「未來半年不會有大起色」
劉展灝指出,歐債問題仍是水深火熱,找不到徹底的解決方法,美國雖稍好, 但經濟數據反覆,顯示復蘇步代仍緩慢,坦言下半年仍然嚴峻,「未來半年至9個月都不會有大起色。08年時中國經濟仍強勁,現時感到影響明顯較當時大……未來5年會有三成珠三角港商被淘汰。」
「環境差,惟有接多點小單,08金融海嘯時一下子跌很多,但2、3個月後便回來,現時陰啲陰啲一路跌,有排捱。」汽車零部件工業總會會長黃震如是說。
內地廠商:港商投資畏首畏尾
究竟港商的情况有多差,只要到著名加工製造業基地東莞塘廈走一圈便可知,昔日忙碌無比的工業區,周五下午時卻顯得十分冷清,四處可見空無一人的廠房,到處貼上「獨立廠房,七元招租」的告示、即每平米月租7元(即呎租約0.8港元)。在塘廈做了10年模具的劉紳明最能感受變化,「以前高峰時每平米要18元,年前跌到11、12元,現在最便宜才6、7元。」
劉紳明過去八成合作客戶都是港商,現在卻只剩下一兩個港客, 台客卻佔了三分二,「港商沒台灣人敢拚, 人家敢拿錢投資,肯搞風險較高的高新科技,港商有時卻畏首畏尾。」
在玩具行業打滾了逾50年的趙志雄,面對訂單收縮,就把廠內員工數目由去年約50名減至現在20名,他在塘廈共5000平米的廠房,當中3000平米就租予民企開廠。 雖說無單就無生意,但有時接到訂單亦不一定收到錢,他一批由美國買家訂下的80萬元玩具製成品已堆積了整整4個月,「上一批60萬貨都付了錢,賣了4分3才說環保檢測不合格,又要求今次成批貨先送到紐約,之後才付錢,擺明是美國佬周轉不靈,出術、出蠱惑。」
技工﹕待遇不好 自己走了
塘廈的人才招聘中心每星期定期舉行3次招聘會,半個月前還在港資五金廠當技工的趙先生趁星期六來找新工作,「(舊港商東家)訂單少了很多,又辭退了很多普通工人,反正工資又降,待遇不好,我就自己走了。」當日在招聘現場逾200間公司,標明了自己是港資的才不足20間,據招聘中心李經理形容,不少廠商搬到內陸,而且也多用機器提升效率,對人才需求少了,今年招請工人的數量確少了。
明報記者 葉浩霖
據廣東省的資料,省內港商開設的工廠有5.7萬家。記者就上半年訂單情况向多個行業的廠商打聽,無一不叫苦連天,本身在做鐘表的劉展灝概括指出,「視乎本身行業或者那間廠有多依賴出口到歐美的市場,一般都下跌5%至30% 」。
「未來半年不會有大起色」
劉展灝指出,歐債問題仍是水深火熱,找不到徹底的解決方法,美國雖稍好, 但經濟數據反覆,顯示復蘇步代仍緩慢,坦言下半年仍然嚴峻,「未來半年至9個月都不會有大起色。08年時中國經濟仍強勁,現時感到影響明顯較當時大……未來5年會有三成珠三角港商被淘汰。」
「環境差,惟有接多點小單,08金融海嘯時一下子跌很多,但2、3個月後便回來,現時陰啲陰啲一路跌,有排捱。」汽車零部件工業總會會長黃震如是說。
內地廠商:港商投資畏首畏尾
究竟港商的情况有多差,只要到著名加工製造業基地東莞塘廈走一圈便可知,昔日忙碌無比的工業區,周五下午時卻顯得十分冷清,四處可見空無一人的廠房,到處貼上「獨立廠房,七元招租」的告示、即每平米月租7元(即呎租約0.8港元)。在塘廈做了10年模具的劉紳明最能感受變化,「以前高峰時每平米要18元,年前跌到11、12元,現在最便宜才6、7元。」
劉紳明過去八成合作客戶都是港商,現在卻只剩下一兩個港客, 台客卻佔了三分二,「港商沒台灣人敢拚, 人家敢拿錢投資,肯搞風險較高的高新科技,港商有時卻畏首畏尾。」
在玩具行業打滾了逾50年的趙志雄,面對訂單收縮,就把廠內員工數目由去年約50名減至現在20名,他在塘廈共5000平米的廠房,當中3000平米就租予民企開廠。 雖說無單就無生意,但有時接到訂單亦不一定收到錢,他一批由美國買家訂下的80萬元玩具製成品已堆積了整整4個月,「上一批60萬貨都付了錢,賣了4分3才說環保檢測不合格,又要求今次成批貨先送到紐約,之後才付錢,擺明是美國佬周轉不靈,出術、出蠱惑。」
技工﹕待遇不好 自己走了
塘廈的人才招聘中心每星期定期舉行3次招聘會,半個月前還在港資五金廠當技工的趙先生趁星期六來找新工作,「(舊港商東家)訂單少了很多,又辭退了很多普通工人,反正工資又降,待遇不好,我就自己走了。」當日在招聘現場逾200間公司,標明了自己是港資的才不足20間,據招聘中心李經理形容,不少廠商搬到內陸,而且也多用機器提升效率,對人才需求少了,今年招請工人的數量確少了。
明報記者 葉浩霖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