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六七少年犯貢獻的是汗是血是青春,斷送的是前途,書寫六七的屈穎妍斷的是奶。那年她1歲,伏在媽媽背上,成為媽媽四出通風報信的掩護,屈母為免因被捕令孩子沒奶吃,結果提早讓屈穎妍戒奶。出身於深紅家庭,受盡「洗腦教育」,如今再寫一本六七報道文學,看在別人眼裏,這是左女軟銷愛國,但她說﹕「我由頭到尾不是左,只為記錄歷史。」
「如果我要走上『左』這條路,早已走了,不用等到今天。」資深傳媒人屈穎妍的媽媽是紡織染工會活躍分子,爸爸屬於九龍摩托車工會,她自幼讀左校,畢業於香島中學,中大中文系畢業後不久,母親便着她選區議員。
「我話千祈『咪搞』,我不是做這些事的人,否則我已是李慧琼(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屈穎妍邊說邊瞪眼,補充自己曾被左派遺棄,「香島畢業終生會收到學校資訊,但自從我在《壹週刊》寫了大陸的黑暗故仔,揭希望工程問題,就無再收到」。「當時校長楊耀忠打電話給我,說我被利用,可能他覺得我誤入歧途。」
自幼慣洗腦 抗拒再叫口號
雖然屈穎妍自幼接受「洗腦教育」,每月聽一遍香島老師在六七以水彈大戰警察的往事,讀報只准讀《大公報》和《文匯報》,在流行John Lennon(披頭四歌手)的年代,她要學唱《東方紅》,但她的思想仍然跳脫。「毛澤東和周恩來死時,我們要去鞠躬,起初還以為會見到條屍,好渴望。唓!去到得張相。」
一場六四 「左女」覺醒
「個腦是洗不了的,這裏不是北韓!」1989年大學畢業的屈穎妍,在那個夏天,被母親沒收了回鄉證,無法像其他同學般跑到北京,只好朝朝晚晚在中大宿舍看電視,一場六四,就把所有左派輸入的價值全部推倒。
維園年年有萬點燭光,屈穎妍曾經是其中之一,但生了3個孩子,她不去了,七一都沒上過街。「現在社會好奇怪,你不認同我,你就是我敵人,不去七一,不等於我支持政府;不去六四,不代表我不悼念。」
「我好憎一大班人叫口號、唱歌,搞集體行動,我由細到大在左校,就是做這些。」
「寫書為追尋歷史」
朋友知道屈穎妍寫六七,都說她美化「暴徒」,為六七塗脂抹粉。「我只是想追尋歷史,我不會與你鬧交。」屈穎妍早在97年已在《壹週刊》寫過「暴動三十年」,走遍跑馬地天主教墳場尋找林彬的墓。
本報早前報道的左校老師「阿耶」、六七少年犯曾宇雄和石中英,全都是她筆下的人物。翻開那一頁極具爭議的歷史,筆桿千斤重,屈穎妍認真地說﹕「我本書不是喉舌,取材是由作者決定,有我的觀點,如要我做喉舌,給我再多錢都不會做。」
「如果我要走上『左』這條路,早已走了,不用等到今天。」資深傳媒人屈穎妍的媽媽是紡織染工會活躍分子,爸爸屬於九龍摩托車工會,她自幼讀左校,畢業於香島中學,中大中文系畢業後不久,母親便着她選區議員。
「我話千祈『咪搞』,我不是做這些事的人,否則我已是李慧琼(行政會議成員及立法會議員)!」屈穎妍邊說邊瞪眼,補充自己曾被左派遺棄,「香島畢業終生會收到學校資訊,但自從我在《壹週刊》寫了大陸的黑暗故仔,揭希望工程問題,就無再收到」。「當時校長楊耀忠打電話給我,說我被利用,可能他覺得我誤入歧途。」
自幼慣洗腦 抗拒再叫口號
雖然屈穎妍自幼接受「洗腦教育」,每月聽一遍香島老師在六七以水彈大戰警察的往事,讀報只准讀《大公報》和《文匯報》,在流行John Lennon(披頭四歌手)的年代,她要學唱《東方紅》,但她的思想仍然跳脫。「毛澤東和周恩來死時,我們要去鞠躬,起初還以為會見到條屍,好渴望。唓!去到得張相。」
一場六四 「左女」覺醒
「個腦是洗不了的,這裏不是北韓!」1989年大學畢業的屈穎妍,在那個夏天,被母親沒收了回鄉證,無法像其他同學般跑到北京,只好朝朝晚晚在中大宿舍看電視,一場六四,就把所有左派輸入的價值全部推倒。
維園年年有萬點燭光,屈穎妍曾經是其中之一,但生了3個孩子,她不去了,七一都沒上過街。「現在社會好奇怪,你不認同我,你就是我敵人,不去七一,不等於我支持政府;不去六四,不代表我不悼念。」
「我好憎一大班人叫口號、唱歌,搞集體行動,我由細到大在左校,就是做這些。」
「寫書為追尋歷史」
朋友知道屈穎妍寫六七,都說她美化「暴徒」,為六七塗脂抹粉。「我只是想追尋歷史,我不會與你鬧交。」屈穎妍早在97年已在《壹週刊》寫過「暴動三十年」,走遍跑馬地天主教墳場尋找林彬的墓。
本報早前報道的左校老師「阿耶」、六七少年犯曾宇雄和石中英,全都是她筆下的人物。翻開那一頁極具爭議的歷史,筆桿千斤重,屈穎妍認真地說﹕「我本書不是喉舌,取材是由作者決定,有我的觀點,如要我做喉舌,給我再多錢都不會做。」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