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英倫銀行早知拆息被操控長青網文章

2012年07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7月15日 06:35
2012年07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英倫銀行陷入操控拆息風波醜聞擴大,紐約聯儲公開大批文件,顯示巴克萊員工早在2008年向紐約聯儲通風報訊,紐約聯儲曾自行調查事件,時任紐約聯儲行長、現任財長蓋特納當時曾致函英倫銀行行長提出改善建議,當時副行長塔克亦收到電郵,令外界質疑英倫銀行在知情下縱容銀行操控拆息。英倫銀行則辯稱「在這問題上沒有監管責任」。


在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要求下,紐約聯儲公開大批在2007至2009年期間有關操控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的文件,顯示1名巴克萊員工早在07年8月28日用電郵通知紐約聯儲,懷疑各大銀行低報同業拆息。該員工在電郵中寫道:「今天美元Libor出爐了,依我之見,數字太低。」他說:「為何人人都報不切實際的低Libor,你們自己想想。」之後又有員工向紐約聯儲一名分析師通風報信,有關消息隨即上報了時任紐約聯儲行長蓋特納(Tim Geithner)。


巴克萊員工07年已舉報

到2008年4月,紐約聯儲就Libor問題仔細質問巴克萊員工,員工解釋,為了使財務狀况看來更健全,各大銀行都報低Libor。員工說:「我們明知故犯,因為如果不這樣做,會引來不必要的關切,現在市場的閒話又多。」


蓋特納倡增審計系統

到2008年10月,即雷曼兄弟倒閉後,巴克萊員工再向紐約聯儲稱,Libor是「垃圾」,又指巴克萊只是「為了與其他銀行看齊」,他相信其他銀行也有虛報行為,但沒有指控巴克萊操控拆息,是為了在進行交易時取得優勢。


紐約聯儲收到巴克萊員工的投訴後,紐約聯儲主動向美國財政部等政府部門通報有關消息。經調查後,蓋特納提出6項改革措施,包括拆息呈報機制應增設內部及外部審計系統,加強拆息的準確性。


蓋特納向負責制定倫敦銀行同業拆息的英國銀行家協會(BBA)提交有關建議,並在2008年6月1日,透過電郵把報告送交英倫銀行行長默文金(Mervyn King),並副本抄送副行長塔克(Paul Tucker)。


英倫銀行:無監管責任

在紐約聯儲公開一系列「爆炸性」文件後,英倫銀行隨即發表聲明解釋,指蓋特納在2008年6月的電郵,沒有證據顯示有銀行涉及操控拆息,堅持英倫銀行當時根本不知情,辯稱英倫銀行「在這問題上沒有監管責任」。另外英倫銀行又披露了一封電郵,顯示塔克把蓋特納的電郵傳送至英國銀行家協會的時任行政總裁奈特(Angela Knight),之後英國銀行家協會採納了報告內的其中兩項建議,希望令外界信服英倫銀行在此事並非袖手旁觀。默文金將在本周二出席英國國會聽證會,屆時將需要進一步交代英倫銀行在事件上的角色。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