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腦退化症鎖定元兇長青網文章

2012年07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7月13日 06:35
2012年07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冰島科學家一項研究發現,常見於腦退化症(前稱老年癡呆症)病人腦中的物質「乙型澱粉樣蛋白(beta-amyloid)斑」,如果因為基因突變減少形成這種蛋白,便能有助預防記憶力衰退。今次研究變相確認了「乙型澱粉樣蛋白」是導致腦退化症的元兇,讓科研人員能夠全力集中針對這種物質來防範腦退化症。有科學家形容,這是腦退化症範疇近20年來最重要的發現。


首發現基因突變減致病蛋白

大腦的基因突變可以令腦部出現超過正常的澱粉樣蛋白斑,但冰島基因技術公司deCODE Genetics的科學家研究了近1800名冰島人,發現部分人出現的基因突變,反而可阻止澱粉樣蛋白斑產生。這種基因突變不太常見,只有約1%,但只要發生了,澱粉樣蛋白斑就減少約四成,大大降低記憶力衰退或腦退化症發生的機會。研究結果表明,80至100歲擁有突變基因的長者中,精神狀况比沒有突變的人好。相關研究周三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中刊登。


美國西奈山認知健康中心主任、腦退化症專家甘迪(Samuel Gandy)形容,這是自20年前研究人員首次報告基因突變會引致腦退化症後,這個範疇近20年來最大的發現。


證新藥研究方向正確

現時沒有藥物預防或治療腦退化症,但現時幾乎所有針對腦退化症的藥物研發均是以降低澱粉樣蛋白斑為目標,這類藥物大部分仍在臨牀測試階段。今年有3種針對腦退化症的藥物公布臨牀測試報告,分別由輝瑞(Pfizer)、禮來(Eli Lilly)和百特(Baxter)研發,其中兩種藥物的臨牀測試結果將會在1個月內公布,另一種藥的初步小測試結果亦將於下周在溫哥華一個腦退化症會議上公布。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