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新修訂《閒置土地處理辦法》本月剛實施,九倉(0004)即被揭發位於上海靜安區黃金地段一幅地皮19年來還未動工,囤地情况誇張。本報翻查九倉年報發現:自2003年以來,該地皮每年開發狀况均為「策劃中」,預計落成年份更從最初的2007年一拖再拖到2016年。有內地學者認為,如果沒有合理原因解釋為何閒置近20年,則開發商可能要面臨被勒令收地的風險。
九倉企業傳訊部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需要時間向負責該項目的員工了解情况。直至昨晚截稿前,九倉未有任何評論。
被指曬太陽19年的地皮位於上海市靜安區,內地《中房報》稱,九倉於1993年3月與上海靜安區達成協議,以土地批租形式獲得這塊面積約2.98萬平方米的地皮。但直到最近,該處仍是空地,還成為了停車場和附近其他樓盤項目建築工人的臨時居所。
年年「策劃中」 浪費近半使用年限
本報翻閱九倉過去10年年報,2003年首次提到該地皮會發展成高檔住宅,名叫上海靜安花園,預計2007年落成。然而,之後每一年的年報上,靜安花園的開發狀况一直是「策劃中」,而預計落成年份,也從2007年不斷延後至2008年、2009年,一直持續到去年年報所稱的2016年。
《中房報》報道還指出,九倉佔整個項目的55%股權,餘下45%股東分別為安怡地產有限公司、金澤投資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使用年限為50年,即九倉已經白白浪費了近一半時間。
2010年內地清查全國閒置土地情况,當時上海公布的一份土地閒置清單中,這塊靜安地皮早已榜上有名。那時九倉曾回應稱樓盤會在當年第4季開工,但事實並非如此。
期間區內樓價升值12倍
按照國土部的《閒置土地處理辦法》,閒置兩年未開發的土地,政府有權無償收回,而該地皮仍然空置至今。
就此事件,上海社科院城市與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張泓銘稱,造成土地長期閒置的可能性很多:一方面或是政府部門的問題,例如拆遷未完成,土地用途有更改等,令地產商想開發也開發不了;另一個可能則是地產商本身想囤地居奇。而如果是後者,那政府應該要收地,現在仍未處理可能是執法有問題。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分析師薛建雄則指出,早期政府賣地沒太多規範,可能當時沒有標明動工時間,造成囤地19年都沒問題。此外,由於當年買地成本低,或許是九倉囤地的主要原因,因1995年靜安區當時平均樓價僅為每平方米6000元(人民幣.下同)左右,而目前該地皮旁邊的一個樓盤,均價已去到8萬元左右,足足升值了12倍。
明報記者 陳子凌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