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1967年為香港劃了一條線,歷史分成兩邊,讓左右分明呈現,從前和以後不再一樣,左與右勢不兩立。站在左邊的會說那是「反英抗暴」的愛國行動,另一邊則說那是暴徒四出放真假炸彈的六七暴動。事過境遷45年,曾放下的炸彈早已引爆,但「放彈人」的噩夢未除,夜半醒來,仍悔疚那天只聽命領導,沒聽社會的聲音,結果「領導人有偏差就大問題了」。
45年前的夏天,也許有點像今年夏天,街頭有衝擊的青年,不同的是當年還有炸彈。本報將一連三日報道有關那一年的人與事,讓那些白了少年頭的六七人物,反思當年的是與非。
在文化大革命展開後的一年,香港貧富懸殊、警隊貪污腐敗、工人受盡欺壓,社會躁動不安,1967年5月在新蒲崗爆發的一場工潮,隨即掀起了六七暴動的序幕;再過兩個月,街頭紛紛出現上頭寫着「同胞勿近」的紙盒,內裏有或真或假的土製炸彈(菠蘿),最終大大小小多達逾8000個,當中一個便是由左校老師「阿耶」(化名)聽命放置。
「那些年,我們重視鬥爭,重視服從,卻不重視生命。」參與放「詐彈」的左派學校中學教師阿耶,在資深傳媒工作者屈穎妍撰寫、將於兩周後的書展推出的《火樹飛花——67年那些人》裏如是說。
那時是1967年10月,阿耶任教的學校接獲「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委派的任務,在英聯邦事務部次官石寶德離港必經的九龍城路上放真假炸彈。
教師安排學生放詐彈 識破落網
阿耶負責安排兩名女學生放「詐彈」,兩名學生在路上假裝散步,放下「詐彈」後,即登上阿耶預備的汽車逃去,但警方早已識破他們的行動,隨即拘捕3人。
「我們一直理直氣壯,在庭上一味高叫口號,捂住耳朵、蒙上眼睛,什麼也看不過眼,什麼也聽不進耳……直至有個警察說,那天我們放的,原來是個真炸彈,還把現場拆彈的軍火專家炸傷了!我的心,忽然有種被狠狠捅了一下的刺痛感覺。」3人分別被判監7及8年。阿耶說,若知道那個是真炸彈,一定會拒絕任務,但那枚炸彈是真是假至今仍是謎。
鬥委會稱「詐彈」 至今不知真假
1967年10月22日《明報》報道,石寶德訪港8天,本港共發現逾600枚炸彈,警方在兩天內拘捕了15人,報道未有提及有人受傷。鬥委會一直告訴阿耶她放的是「詐彈」,阿耶的同學翻閱舊報,確曾看到拆彈專家在那天被炸傷腿,只是那天有那麼多炸彈,無法確認炸傷拆彈專家的就是阿耶放的那一個。
「幾十年來我反思,得出一個看法:你可以忠誠,但你不能狹窄!聽領導的話沒問題,但社會的聲音也要聽,如果你什麼都聽不進耳,領導人有偏差你就大問題了!」阿耶沒為自己所作之事後悔,但對自己的思想狹窄深感悔疚。
反思出「可以忠誠但不能狹窄」
「每次社會抗爭,總有個崇高的使命、堂皇的口號,去吸引青年人參與;每個社會運動都會有偏激行為去引人注目,從而把運動引離原軌。」回首當年一時離軌,阿耶的心頭大石還壓在心頭,常常為此做噩夢,醒來方知青年人最欠缺的就是「深思熟慮」。
【系列之一】
明報記者 冼韻姬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45年前的夏天,也許有點像今年夏天,街頭有衝擊的青年,不同的是當年還有炸彈。本報將一連三日報道有關那一年的人與事,讓那些白了少年頭的六七人物,反思當年的是與非。
在文化大革命展開後的一年,香港貧富懸殊、警隊貪污腐敗、工人受盡欺壓,社會躁動不安,1967年5月在新蒲崗爆發的一場工潮,隨即掀起了六七暴動的序幕;再過兩個月,街頭紛紛出現上頭寫着「同胞勿近」的紙盒,內裏有或真或假的土製炸彈(菠蘿),最終大大小小多達逾8000個,當中一個便是由左校老師「阿耶」(化名)聽命放置。
「那些年,我們重視鬥爭,重視服從,卻不重視生命。」參與放「詐彈」的左派學校中學教師阿耶,在資深傳媒工作者屈穎妍撰寫、將於兩周後的書展推出的《火樹飛花——67年那些人》裏如是說。
那時是1967年10月,阿耶任教的學校接獲「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委派的任務,在英聯邦事務部次官石寶德離港必經的九龍城路上放真假炸彈。
教師安排學生放詐彈 識破落網
阿耶負責安排兩名女學生放「詐彈」,兩名學生在路上假裝散步,放下「詐彈」後,即登上阿耶預備的汽車逃去,但警方早已識破他們的行動,隨即拘捕3人。
「我們一直理直氣壯,在庭上一味高叫口號,捂住耳朵、蒙上眼睛,什麼也看不過眼,什麼也聽不進耳……直至有個警察說,那天我們放的,原來是個真炸彈,還把現場拆彈的軍火專家炸傷了!我的心,忽然有種被狠狠捅了一下的刺痛感覺。」3人分別被判監7及8年。阿耶說,若知道那個是真炸彈,一定會拒絕任務,但那枚炸彈是真是假至今仍是謎。
鬥委會稱「詐彈」 至今不知真假
1967年10月22日《明報》報道,石寶德訪港8天,本港共發現逾600枚炸彈,警方在兩天內拘捕了15人,報道未有提及有人受傷。鬥委會一直告訴阿耶她放的是「詐彈」,阿耶的同學翻閱舊報,確曾看到拆彈專家在那天被炸傷腿,只是那天有那麼多炸彈,無法確認炸傷拆彈專家的就是阿耶放的那一個。
「幾十年來我反思,得出一個看法:你可以忠誠,但你不能狹窄!聽領導的話沒問題,但社會的聲音也要聽,如果你什麼都聽不進耳,領導人有偏差你就大問題了!」阿耶沒為自己所作之事後悔,但對自己的思想狹窄深感悔疚。
反思出「可以忠誠但不能狹窄」
「每次社會抗爭,總有個崇高的使命、堂皇的口號,去吸引青年人參與;每個社會運動都會有偏激行為去引人注目,從而把運動引離原軌。」回首當年一時離軌,阿耶的心頭大石還壓在心頭,常常為此做噩夢,醒來方知青年人最欠缺的就是「深思熟慮」。
【系列之一】
明報記者 冼韻姬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