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家居保險 保額條款差異大長青網文章

2012年07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7月10日 06:35
2012年07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打風季節是家居意外高發期,尤其容易造成水浸,電器家具若不幸中招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所謂未雨綢繆,市民可先買一份保費相宜的家居保險。值得留意的是,不同計劃保費每年數百元至千元不等,在承保範圍、自負額、個別項目保額上也有少許差異,投保須切合自身需要。
保費通常以單位大小釐定
通常而言,家居保險的保費以單位大小釐定。以恒生「家居保障計劃」A為例,不計推廣優惠,500呎以下物業月保費為70元,501至700呎、701至900呎月保費分別遞增至95元及125元。不過,亦有少數銀行及保險公司提供的計劃保費劃一,即是200呎及2000呎單位以統一標準承保,東亞「家居綜合保」計劃就是一例。
保費較廉 「墊底費」或較高
家居保險賠付前,往往要求受保人首先自行承擔部分損失,即自負額,也稱「墊底費」,故市民須留意,有些保單雖然保費廉宜,自負額卻較高,綜合衡量便不一定划算。特別是水浸造成的損失,自負額通常較其他情况更高,例如中國平安的家居保險計劃寫明,水災引致的事故每宗自負額最少3000元,意味着3000元以下的損失根本不受保。
認清保單中的承保範圍尤為重要,通常銀行或保險公司就每一項目列明單項最高賠償額,投保前須辨明承保細則。這當中價值最高的貴重物品賠付額自數千元至幾十萬元不等,每件物品的最高賠償金也有上限。交通銀行與蘇黎世保險(香港)提供的計劃,在貴重物品項目上賠付較慷慨,賠償上限分別為30萬及25萬元,單件物品的保障分別為最多1萬及2萬元。另一方面,部分項目在有些保單中視作免費受保,在另一些保單中則要附加收費,市民也要特別留意,這類項目包括意外後安排臨時居所及家具存倉的費用、意外後清理廢物的費用、外遊財物損失等。
分清「樓宇結構」與「家居用品」
明確不受保項目也是投保前必做的功課之一,特別是要確認哪些是「家居物品」,何為「樓宇結構」,近年來有關家居保險的爭拗多源於此。譬如由發展商提供而非業主自行裝修的瓷磚、牆紙、油漆、地板等就屬樓宇結構,不在家居保險保障範圍內;且業主自行加裝的固定裝置也被納入樓宇結構範疇,例如浴缸、嵌入式煤氣爐等,皆有機會不受保。
宜保留物件單據以作索償
為方便索償,受保人平時應保留好家中物品的購物單據,通常銀行或保險公司會要求提供損毁或遺失物品的購物單據正本、受損毁物品的相片,若事發後緊急維修,則還要提供維修報價單正本。另外,市民須注意,最好在意外發生後第一時間通知承保人索償,以免不必要的糾紛。
明報記者 王小青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